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智行驾道
(资料图)
假如未来车子免费送你,但车上所有功能都要付费才能解锁,你愿意吗?
给发动机付费越多,动力加速就能越快。就像现在的手机游戏,不停充值氪金就能让你的车变强,打开车机看到你在当前地区最强汽车排行榜上,是不是很有排面?
别觉得可笑,这事在未来还真有可能发生,最近汽车行业争议不断的“付费解锁技能”,就有这种趋势,而且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车企推出了订阅服务。
7月12日,宝马推出了座椅加热、方向盘加热等订阅服务。如果用户采用订阅式,每月需花费18美元,一年的套餐价格为176美元,三年套餐价格为283美元;6月29日,奔驰为购买EQS 450+先锋版的车主提供了付费解锁后轮转向的服务,费用为每年4998元。
老大哥都表态了,其他车企也迅速跟进,大众首席执行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将来人们在购买大众汽车之后,可以选择花钱来享受汽车所带来的的自动驾驶服务,且不是终身制,而是包月、包季亦或是包年付费。
谁能想到,“订阅模式”这种原本在互联网圈的玩法,却让这车企玩得明明白白。订阅制的核心是什么?将改变汽车的哪些商业模式?这一商业模式在汽车行业能走远吗?
订阅制如何改变商业模式?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得先了解传统买断模式跟订阅模式本质上的区别。
在传统买断模式下,企业和用户之间大多是一次性交易关系。用户付款,企业提供产品,用户获得产品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交易结束服务就终止。而订阅制模式与买断最大的区别在于用户获得产品之后,服务还在继续。
举个例子,我们在超市买一瓶可乐,付完款之后,商家跟你的服务关系就结束了,我们也因此获得了可乐的所有权。但在订阅模式中,客户付费的那一刻,整个服务才刚刚开始,所以大部分订阅服务的价值是在后续的长期续费、增购、留存中体现出来的。
这么看来,订阅制服务对客户来说岂不是更好?先别着急,虽然订阅制模式让消费者体验到更好的服务,但往往消费者拿到的都不是完整的产品。
还是以可乐为例,买断制模式中,可乐是完整的,很冰很快乐,但在订阅制模式中,可能就得付费才能解锁可乐的冰度,但只要你付费了,可乐就能一直冰着,同时还能选择甜度,后续还有更多可能性。如果把这种模式运用到汽车行业,是不是有点软件定义汽车那味了?
因此,订阅模式的核心是承诺,商家承诺为客户提供产品和增值服务,除非客户主动取消订阅或到期不再续约,承诺会一直保持下去。理解了这个之后,接下来我们代入到汽车行业之中。
车企的订阅制服务,不一定像网上所说的是为了割韭菜,车企推出订阅制,等于向付费用户做出了承诺,这种承诺确保了用户和车企关系的长期稳定性,确保了客户的忠诚度。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开始订阅之时,也是双方约定关系的开始,只要双方对彼此都满意的情况下,服务就会持续下去。
对用户来说,订阅模式好处也十分明显,是真正以用户为中心的商业模式,这里的”以客户为中心“包括三点:
第一、重新定义车企与用户之间的关系,车企在这个环节中,必须向用户持续提供优质满意的服务,作为消费者的我们才会长期信任车企所画的”饼“并持续付费,这是订阅制模式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核心逻辑。
第二、消费者参与创造价值,C2B 将成主流模式,用户的反馈将成为车企接下来的服务重点。
第三、消费者体验不再是口号,在订阅模式下,用户体验不再是挂在嘴上的口号,而是车企能否吸引更多用户付费的关键。
因此,从产品来看,车企需要持续不断创新,由放大招逐步转向不断放小招;从销售层面,过去车企追求的是多卖单,卖大单,现在对订阅客户来讲,更重要的不是卖单,而是找对忠实客户;从服务看,过去的服务是减少客户投诉,但现在要求是需要用产品满足客户需求,帮助其获得应有的体验。
此前单纯通过卖车赚钱的商业模式,已经难以支撑车企的利润,车企急需寻找新的利润突破点,说白了,订阅制就是车企从硬件生产商向软件服务商过渡而产生的商业模式,目前来看订阅制从车企端与用户端可实现双赢,既然如此,为什么车企还会被骂?
汽车订阅制为什么会被骂?
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现在的订阅内容是基础功能而不是增值服务,还是那瓶可乐,汽水的基础功能是”汽“,增值服务是”冰“,如果订阅的内容是付费才有汽,拿基础功能当订阅内容,被骂也很正常。
目前把订阅服务做得最好的是苹果,据根据苹果公司2021年公布的财报数据,苹果服务产品iCloud、音乐和Apple TV+等新增用户数量创下历史新高,用户总数达到7.85亿。
苹果订阅服务之所以成功,是因为iCloud承诺给用户的是“就算64G内存的手机也可以通过iCloud储存海量数据”,AppleCare+给用户的承诺是“手机出现什么问题都可以来低价维修甚至直接更换”。
按这个逻辑,车企推出的订阅服务应该具有增值效果,比如宝马座椅通风加热,订阅内容应该是使通风加热效果更好,或者通风加热效果更快,这种才是增值服务;以此类推,奔驰的后轮转向,订阅内容应该是后轮转向角度更大,使其获得更好的转向性能。
车企中特斯拉就做得比较像样,FSD完全自动驾驶就是基于辅助驾驶的增值服务,高级车载娱乐服务包也是基于车机系统的增值功能,而不是基础功能。
从宝马与奔驰的两种订阅内容中可看出,它们尚未将交易思维转变为服务思维,服务思维是订阅业务的主导思维,所有的订阅制企业都是服务企业,必须用服务思维取代产品和交易思维。
关于服务思维与交易思维,给大家举个例子就很好理解了:
场景一:我们去超市买牛奶。
场景二:我们订阅了牛奶到家服务,送奶工每天六点半准时将新鲜牛奶送到家门口的奶箱里。
场景一中的超市提供的“牛奶”,是一种买断制商品,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而场景二中提供的不再只是“牛奶”,而是“每日送奶服务”,用户定期付费才能获得这种服务。这种服务给客户带来了更大的价值和更好的体验,所以客户愿意持续付费来获得服务。
车企目前的座椅通风加热以及后轮转向,更像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并没有服务性质。这更像是车企为了抢占”订阅制头部玩家“这个名号而匆匆推出的订阅内容一样,先入局,占个坑。根据汽车厂商Stellantis的估计,到2030年前后,车辆的订阅制付费将为企业带来高达230亿美元的巨额收入,这对于任何一家企业而言都是难以抗拒的诱惑。
另一方面,消费者反对订阅制在汽车行业蔓延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担心车企在尝到甜头后“得寸进尺”。现在是座椅通风后轮转向,未来指不定还会有更多基础功能需要付费解锁。
一旦车企们尝到了订阅制服务为它们带来的庞大利益后,指不定会在一些其他影响驾驶感受的地方动“歪脑筋”。等到未来,可能出现油门功能免费提供,刹车功能付费解锁的现象也不足为奇。
虽然这一说法有些夸张,但是假若车企尝到了订阅制带来的丰厚利润后,可能会将此前一些标配的功能升级成为需要付费才能解锁,这将会对广大车主带来一笔额外的费用。
订阅不是万恶的。但如果基础的硬件功能都要订阅,那确实不厚道,4K电视不订阅只能看2K?空调不订阅只能冷却到26度?作为消费者,我们怕的是这种基础功能也要收费订阅的恐惧感,这种坏风气一定要扼杀在萌芽之中。
硬件免费+订阅收费是出路?
订阅制的终局是什么?一种可能是硬件免费,软件收费。
“硬件免费”并不陌生,以人们日常接触最频繁的桶装水行业为例,他们就是“硬件免费”的先行者,商家推出的订购桶装水免费送饮水机活动,实际上可以看作是“硬件免费”,商家的收益实际上最终来源于“水”本身。
转换到科技行业,硬件产品约等于桶,软件约等于水,当产品核心趋向于软件时,硬件免费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汽车的核心也正在慢慢从硬件向软件过渡,不过,从目前来看,硬件免费软件收费这种模式还为时尚早,原因是现在的市场环境谈”硬件免费“过于理想化。
之前就有科技公司尝试过”硬件免费“的商业模式,但均以失败告终。2015年7月,周鸿祎就率先宣称自己的“硬件按成本价销售”想法太保守,他要把360硬件产品的“成本价”变成真正的“价格为0”,此后开启了360摄像头的免费商业尝试。
同样倡导硬件免费理念的还有我们熟悉的贾跃亭,2016年4月10日,乐视打响2016年硬件免费第一炮,搞起了“414硬件免费日” 后来嘛,大家也都知道结局了。
周鸿祎甚至公开宣告了“硬件免费模式”的失败,并给出三个理由:一、硬件重新修改,开模至少三个月;二、如果一次做十万个硬件卖不出去,挣的钱一把全亏完;三、硬件对于物流、仓储、供应链,营销能力的挑战都是非常不一样。显然,硬件免费,让国内最大的免费软件厂商,有难以下手的感觉。
周鸿祎表示:“如果硬件完全不赚钱,互联网模式建立不起来,对于很多企业来说,会导致持续设计新品的能力都失去,更不要说什么制造业的创新、原创能力了。”
以汽车为例,汽车前期投入非常大,无论是研发、生产、人力、物力,开支都不会是一个小数目,如果硬件免费了,别说100亿美元了,1000亿估计都够呛。
不过凡事无绝对,科技行业中也有正面案例,游戏机就是最接近硬件免费的科技行业,我们购买Switch,不是为了Switch本身的硬件,而是为了那些针对Switch打造的游戏,如果没有游戏内容支撑,Switch就失去了价值,只是一台硬件堆叠起来的客厅装饰品。这个时候,Switch这个产品的核心就不再是主机,而是游戏,游戏即软件,因此Switch的硬件价格并不贵。
当然,这个前提是软件真的成为了产品的最大价值,才有落地的空间,未来汽车是否也能如此,还得打个问号。即便未来买车免费,我们也不用高兴得太早,毕竟”硬件免费才是最贵的”,Switch虽然不贵,但大多数玩家购买游戏的花费,已经远远超过Switch本身的硬件价格。
不管结果如何,潘多拉的盒子已经打开,订阅解锁已经成为了未来车企的大趋势,这究竟是一块什么口味的巧克力,还得让市场飞一下。
智行观
毫无疑问,目前所谓的订阅制,人民群众并不喜闻乐见,在市场的淘汰升级中,那种拿基础功能当订阅服务的车企,如果不能及时将交易思维转化为服务思维,慢慢就会脱离大队伍了。希望车企切勿急于将订阅制理解为新的营收增长点,先想好消费者真正需要的订阅服务究竟是什么,再推出订阅制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