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价值研究所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经济大环境的下行,让消费潮流发生了变化,理性消费取代消费升级成为年轻人的首选。这种变化,也带动了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比如二手回收交易平台。

日前,全国最大二手消费电子产品交易平台爱回收的母公司万物新生集团公布最新财报,单季度营收再创新高。作为业内标杆之一,爱回收的优异业绩展现了二手消费电子交易行业的潜力。

央视财经早前的报道指出,截至去年年底,全国智能手机保有量超过18.5亿部,预计“十四五”时期闲置手机总量将超60亿部。如此庞大的闲置手机数量,无疑为二手交易市场带来巨大商机,更不用说还有同样数量惊人的PC、智能手表等电子产品。

然而,爱回收的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高企的成本压缩了盈利空间,随着一众线上平台纷纷布局线下二手交易业务,市场竞争也在不断激化。

差点就要被时代淘汰的二手回收行业,如今正式重返舞台中心。新的剧情,这才刚刚开始。

(图片来自爱回收官网)

收入攀升、利润微薄,爱回收加速业务扩张

万物新生成立于2011年,是一家相当年轻的二手消费电子产品交易及服务企业。就二手电子产品交易GMV和市场份额来看,旗下的爱回收已经成为国内领先平台。除了爱回收之外,万物新生集团还拥有拍机堂、拍拍等业务。

万物新生集团三季度报的最大亮点,是破纪录的营收。

数据显示,万物新生集团该季度总收入为25.4亿元,同比增长29.2%,符合此前的业绩指引和市场预期。此外,整个集团三季度GMV也达到95亿元,同比增长14.5%。根据历史数据,万物新生三季度营收创下历史新高,且自上市以来一直保持同比增长。

从营收结构来看,自营业务仍占据大头,三季度销售收入为22.3亿元,同比增长33.7%。平台服务收入则录得3.1亿元,同比小幅增长4.4%,4.45%的综合收费率和去年三季度基本持平。

在GMV方面,自营业务和平台服务的贡献率和营收刚好相反。根据财报数据,三季度自营业务GMV为25亿元,平台服务GMV则高达70亿元,同比分别1增长4.5%和9.4%,后者占比仍维持在一贯高位。

不过创下新高的单季营收,也隐约存在一些挑战:增速正在放缓。

财报显示,过去四个季度万物新生总营收分别录得19.62亿、24.36亿、22.07亿和21.46亿元,对应的同比增速则分别为47.96%、48.18%、45.77%和14.88%,呈整体下滑趋势。虽然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速较二季度有所反弹,但仍落后于去年同期,也远不及历史巅峰水平。

更糟糕的是,万物新生集团的盈利状况并不稳定,尚未完全摆脱亏损状态。

三季度,万物新生非GAAP经营利润录得1077万元,继一季度后再次转正,经营性现金流也录得1.01亿净流入,固然可喜可贺。但该季度净亏损依旧高达3010万元,经调整后净亏损也达到2250万元。就算是经营利润转正,其非GAAP经营利润率也不过0.4%,利润仍然相当微薄。

需要注意,万物新生集团的市值长期低于净资产。该状态如果长期延续下去,无疑会影响股东和投资者的信心,对其股价造成冲击。行情数据显示,截至发稿前,万物新生股价徘徊在1.6美元附近,年内下跌超过70%,市值只剩3.7亿美元。

万物新生之所以陷入增收不增利的状况,主要是因为成本太高。

财报显示,三季度万物新生运营成本、商品成本、履约费用、销售和营销费用以及一般和行政费用全面增长。其中,占比最高的运营成本同比增长25.4%至26.64亿元,商品成本则同比增长33.8%至19.32亿元。

面对营收增速下滑、利润萎靡不振的情况,万物新生采取的策略是继续扩大业务范围,跨出消费电子这个舒适区寻找新增量。

今年9月,爱回收在上海开设了多品类回收旗舰店。除了电子数码产品之外,该门店也提供摄影器材、箱包服饰、腕表甚至名酒回收和以旧换新服务。此外,爱回收也继续加强和京东的合作,开通上述品类商品的线上回收通道。

虽然尚未在全国铺开,但北京、上海等地的主力门店业绩已有明显提升。根据财报透露的信息,多品类回收门店单店营业额最多可增加30万/月。

不过也有分析人士担心,跨出消费电子这个老本行、捣鼓多品类回收生意之后,爱回收的独特性将会被稀释。爱回收创始人陈雪峰就说过,重度垂直,是爱回收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爱回收是一家非常垂直的公司,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出差异化。”

面对眼前的盈利难题,爱回收最终还是要作出改变,向陌生的领域进军。不过探索多品类业务并不容易,尤其是面对和咸鱼、转转等综合二手回收电商平台,还有更多新玩家的全面竞争。

甚至在二手手机回收这个老本行,爱回收也有不小的挑战。巨头扶持的新平台不断涌现,整条赛道都变得相当拥挤。

不挣钱的二手手机交易,竞争也很激烈

看似不赚钱的二手消费电子回收行业,竞争其实很残酷。

成立于2014年的回收宝,先后收获中信资本、阿里巴巴等股东投资,并通过加盟店的模式在线下不断开店。尤其是在2018年拿到阿里领投的C1轮战略融资之后,回收宝获得前者的资金、资源加持,开始加速扩张。

此外,还有乐回收、易回购、趣评测等中小平台暗中蓄力,立足线上的转转也有染指线下市场,和爱回收正面对抗的意愿。

和爱回收一样,转转也有自建的验机服务团队,但会收取一定费用。在2020年战略合并找机靓之后,转转加码C2B业务,手机回收业务量迅速突破1万单/天,不断扩大在二手手机交易领域的布局。

在二手电子产品交易这个行业,线上和线下从来都不是泾渭分明、互不侵犯——不间断的试探、对抗才是主旋律。

在线上、线下两股势力的对比中,前者优势很明显:流量。极光大数据的报告指出,转转在二手手机交易平台中DAU排名首位,超过200万。爱回收的财报则一直对DAU、MAU数据闭口不谈,可见流量状况并不理想。

经过数年发展,线上二手电商用户群体不断扩大,消费者早已养成稳定的交易习惯。加上直播、短视频等购物形式兴起,消费者可以更清楚了解商品功能、参数,对于并不熟悉手机数码产品的“小白”足够友好。

不过对于新涌现的挑战者,还有转转等老对手,爱回收似乎并没有那么担忧。

陈雪峰曾对媒体说过,消费电子产品回收并不是一门“花钱就能做好的生意”。和奢侈品、腕表等大热二手交易商品相比,手机、PC等消费电子产品的需求并不低,但用户对质量更为敏感。毕竟服饰包包有没有瑕疵,消费者可以通过高清图片、视频仔细检查,但消费电子产品很难通过线上渠道达到类似效果。

咸鱼等二手平台的数据也显示,全新、未拆封、未激活的二手电子产品交易额常年领先,但使用过的产品就完全是另一幅光景。发迹于线上的爱回收发力线下门店,也跟这个用户痛点有关。

从2013年开出首家线下门店,到去年年底在全国拥有1300多家门店,爱回收的线下渠道布局已经遥遥领先所有同行。为了解决信任问题,爱回收也花了不少精力和成本建立质检体系、规范回收流程,提供回收、鉴别、检验、维护清理和售后保障等全套服务。

在价值研究所看来,这一套线上线下结合的回收体系,立足线上的咸鱼、转转们未必想学,也很难学得来,这就成为了爱回收独有的优势。

但线下业务扩张太快,也有一个天然的缺陷——成本太高,这就是爱回收必须跨过的另一道坎。

All In自动化,能解爱回收成本之困?

背靠阿里的咸鱼,也动过进军线下的心思。但过往的有限尝试并不成功,重资产运营的模式让这些习惯和流量、用户打交道的互联网巨头很不适应。

2019年,已经获得阿里、被纳入阿里生态的回收宝和咸鱼合作,在杭州开出了首家“咸鱼小站·回收宝小店”。这家线下门店结合了咸鱼、回收宝的服务优势,后者的回收系统负责对二手商品进行估价并将相关信息上传到系统,咸鱼则提供线上引流。

不过该门店的服务范围非常有限:仅限于手机回收,PC、平板等消费电子产品都不在服务范围内。在初期一波密集宣传之后,阿里也没有投放更多资源。到2019年年中,北京等地新开的咸鱼小站·回收宝小店线下流量已经显著下滑。

最终,咸鱼和回收宝的合作只能算作一次波澜不惊的实验。

咸鱼和回收宝的线下试验铩羽而归,说到底还是和成本有关。爱回收用户体量庞大且足够垂直,所以能建立起完整的回收、质检、销售及售后体系。但咸鱼等平台供应链资源有限,线上交易也以C2C为主缺乏自建质检团队的经验,自然很难追上深耕线下多年的爱回收。

更何况,连爱回收自己都感受到越来越沉重的成本压力。

按照历年财报,爱回收17%-20%之间的毛利率已经高过部分手机厂商,但增长同样在放缓。降低成本,成了提高毛利、扭亏为盈的关键。

在各项成本中,占据大头的是商品成本,其次是履约费用。

商品成本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回收二手产品的成本和销售附加成本,如入库、运输等环节产生的物流费用。回收商品的费用很大程度上受市场行情影响,各个平台的出价也没有太大差别,压缩空间也不大。

履约费用主要包括线下门店运营费用、仓储费用和外部物流费用。陈雪峰曾为爱回收门店算过一笔账:一家标准门店一次性硬件投入约为7万元,每个月的运营成本在3万元左右,根据不同城市的租金、人力成本会略有浮动。按照爱回收当前的业务量来看,门店的开支很难再下调,否则将会影响用户体验。

排除所有不可能后,商品成本中的物流成本和履约费用中的仓储、运费,就成为最后的希望。

在2019年成为爱回收最大股东之后,京东为前者提供了大量资金、技术扶持,甚至将拍拍并入万物新生集团。要说爱回收从京东那里收获的宝贵财富,除了金钱之外,还有一条真理——自动化是物流行业的必然出路。

早在2020年,爱回收就效仿京东建立了自己的“亚洲一号自动化运营中心”,并推出号称全球首创的“非标二手电子产品自动化系统”,涵盖运输入库、质检、分拣和存储等全套流程。

到了2022年,爱回收依然在自动化的道路上大步迈进。位于东莞的华南自动化运营中心在三季度正式运营,相比常州中心输送效率、入库效率都有提升。而全面投放的AGV无人运输车,还能减少20%的人力投入。

要压缩成本很难,好在自动化为爱回收提供了一线曙光。至于未来能不能助其彻底扭亏为盈,就要看改革能否延续下去了。

写在最后

二手消费电子交易赛道确实越来越拥挤,但论市场份额和交易规模,爱回收依旧占据优势。即便巨头们拥有流量和资金优势,日后能不能从爱回收那里抢到更多蛋糕还是未知之数。

陈雪峰曾说过,爱回收的愿景是在全球范围内,为二手商品创造更大的价值。所有万物新生目前在做的商业布局,也不仅限于回收这一件事上。孵化出拍机堂这样的平台化业务,在全球建立多个运营中心,以及对门店、运营中心进行自动化升级,都是为了扩大服务范围,提高运营效率。

对于爱回收而言,竞争和成本这两座大山可以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迈过了成本难关,就更有底气应对日后的竞争。自动化能不能解决成本高企的问题,现在还很难知道答案,但这条路线绝对值得尝试。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