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江苏阳光(600220.SH)发布公告,拟由全资子公司宁夏澄安与宁夏石嘴山市人民政府签订《合作协议》,拟在宁夏石嘴山经济技术开发区项目规划建设年产10万吨高纯多晶硅项目和年产10GW拉晶切片、10GW电池片和10GW组件项目。公司拟先行投资建设年产5万吨高纯多晶硅项目,项目投资金额约50亿元。12月8日收盘,江苏阳光涨3.33%,报3.1元/股。

钛媒体APP了解到,江苏阳光身处纺织服装行业,但这并非是公司第一次宣布进军光伏,早在去年12月,公司就宣布与巴彦淖尔市政府、乌拉特前旗政府签订了光伏新能源全产业链项目框架合作协议。今年3月9日,江苏阳光宣布拟在内蒙古设立全资子公司。4月23日,公司再发公告称,与包头市政府、包头市九原区政府分别签订了《投资合作协议》,拟投资200亿元在包头市投资建设光伏新能源全产业链项目,总建设用地面积约2000亩,建设10万吨多晶硅、10GW单晶拉棒(包括切片)、10GW电池片及组件项目,同时建设10GW光伏电站项目。遗憾的是,该项目以终止收场。


【资料图】

江苏阳光的光伏业务从内蒙古转向了宁夏,这其中,发生了什么?而对于宁夏的投资计划,又是否具有可行性呢?

从内蒙古转战宁夏

根据江苏阳光12月7日发布的《终止内蒙古对外投资事项的公告》显示,在与包头市政府协议签署后,公司进行了项目公司的工商办理、地勘、立项、能评和环评等报告的编制等一系列工作。但因为产业政策、地方政策和当地实际情况等有关客观因素,公司投资所需条件在包头不能尽快实现,无法按照前述《投资合作协议》立即开展项目。

例如,原项目所需用地1000亩左右,其中600亩是林地,土地性质的相关变更手续办理完成时间未知,进展不明确。而时间和效率问题,会成为后期项目实际推进过程中的重大阻力。因此考虑到时间成本、项目规划和行业市场变化情况,公司在宁夏进行了该项目的前期调研等工作,经评判,公司决定将拟投资的光伏项目的项目地选在宁夏石嘴山,而子公司内蒙古澄安新能源有限公司拟注销。截至本公告披露日,内蒙古澄安新能源有限公司前期调研等基础工作共支出约81.53万元。

翻阅公告,钛媒体APP发现,江苏阳光转战宁夏项目后,投资步伐似乎变得更为谨慎。首先,其投资金额从内蒙古项目的220亿变为了50亿。其次,从具体投资项目来看,公司同样要建设10万吨高纯多晶硅项目、年产10GW拉晶切片、10GW电池片和10GW组件项目。但在宁夏的投资中,缺少了10GW光伏电站项目,可见,目前公司已不再执着于光伏新能源全产业链的搭建。

具体来看,此次宁夏项目预计2023年上半年开工,工程建设期1.5年,投产后第二年达产,预计项目实施分为六个阶段,分别为前期阶段(含可研报批、环境评价、安全评价、土地征用等)、工程设计阶段(包括初步设计和专篇报批)、采购阶段、施工阶段、调试阶段和投料试车阶段。

另外,江苏阳光表示,根据宁夏澄安未来开展业务和发展需要,公司拟将宁夏澄安的注册资本由2亿元人民币增加至10亿元人民币(认缴制),新增注册资本由公司认缴。

据了解,在十几年前,江苏阳光曾入局过相关领域。当时,公司拟投资设立的控股子公司宁夏硅业于2006年至2012年间从事多晶硅业务,2008年,因多晶硅市场低迷,宁夏硅业停产,并于2013年进入破产程序,2016年破产程序完成,2019年注销工商登记。而此次拟再次进军光伏新能源,江苏阳光称,“公司看好该行业发展前景,也是为了在国家大力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大趋势下,享受新能源行业成长红利,实现资本增值。”

入局是否“为时已晚”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江苏阳光的货币资金只有4.02亿元,总资产50.36亿元,净资产21.53 亿,投资额远高于目前公司账面资金水平。此外,公司还有高达近20.79亿的短期借款。

那么,近50亿的投资款从何而来?

对此,江苏阳光在公告中表示,本项目新增建设投资中自有资金比例为14%,剩余为银行长期借款。银行长期借款为39.61亿元,长期借款年利率为6.5%;流动资金自筹比例为30%,流动资金借款为2.4亿元,借款年利率为6.5%。

而按照江苏阳光的规划,该项目生产高纯多晶硅为49500t/a,价格为12万元/t(含税),碳头料500t/a,价格按照2万元/(t 含税),产年营业收入预计为52亿元。经测算,生产期内,项目产年平均利润总额为19.63亿元,达产年平均净利润为17亿元。因此,项目整体可行。

按此估算,这似乎是一笔稳赚不赔的生意。但钛媒体APP注意到,近期,国产、进口太阳能级多晶硅价格出现不同程度下跌。根据生意社发布的价格,12月1日,国内硅料降价0.5万元/吨,降幅1.64%,最新报价为30万元/吨;进口硅料降价0.3万元/吨,降幅1.09%,最新报价为27.2万元/吨。

从产能上看,截至2022年10月,国内多晶硅产能达到了111.15万吨/年,相较2021年底翻了近一倍,预计2022年全年多晶硅名义产能将达到131.15万吨,2023年将达到271.7万吨。需求方面,多晶硅消费量实现了快速增长。2022年1-9月,多晶硅表观消费量为57.58万吨,已经快接近2021年全年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多晶硅的消费量快速提升,但与产能相比,两者的增速并不匹配,因此,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曾公开表示,需要警惕光伏部分环节的产能过剩,以及产能扩张之后的行业同质化竞争加剧问题。

对于江苏阳光的此次转型投资,萨摩耶云科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郑磊对钛媒体APP表示,公司选址宁夏虽然建设成本较低,但对于整个市场而言,布局已经比较晚,未来前景并不算明朗。独立经济学家、财经评论员王赤坤则表示,“公司此时入局多晶硅生产,显然没有看到市场环境发生的变化。”

毛纺巨头需要新故事

钛媒体APP了解到,自1999年登陆交所主板后,江苏阳光一直深耕纺织和热电,其中纺织业务贡献了公司8成以上的收入。自从2013年以来,公司年均营收在20亿左右,净利润除2012年亏损13.6亿元外,每年均在几千万到约一亿元徘徊,未超过2亿元。2012年亏损则是由于宁夏硅业破产清算,公司对其的2.34亿股权投资款和12.75亿的借款计提减值准备造成。

根据今年的三季报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江苏阳光营业收入为15.11亿元,同比上升5.66%;归母净利润1.02亿元,同比上升49.62%;其中2022年第三季度,公司单季度主营收入6.16亿元,同比上升0.49%;单季度归母净利润5168.1万元,同比下降16.98%。

业绩多年没有突破,是驱使江苏阳光失败后再次试水光伏的一大原因。长期身处传统行业,公司急需一个新的故事。江苏作为光伏大省,转型光伏也具有天然的基因优势。但钛媒体APP注意到,在上次宣布跨界后,上交所一度连夜下发问询函,追问220亿元投资的可实现性、决策是否审慎等。此次,江苏阳光或许仍然难避免监管要求其披露更多细节。

此外,钛媒体APP还发现,在9月14日,江苏阳光曾公告称,公司收到中国证券监会下发的《立案告知书》,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证监会决定对公司立案调查。自上市以来,公司曾多次暴露信披问题。因此,业内人士分析,此次跨界光伏的具体实施还有待考据。(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于莹)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