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跃幕,作者 | 庞宏波

《阿凡达2》不是“救世主”。


(资料图片)

其实对于任何一部影片来说,、产业价值都需要“事后论”。《阿凡达》之所以能够在电影史留下极其重要的一笔,在于这部电影自身的“技术革新”让电影进入3D时代。但如果上映前就以改变电影产业进程为“使命”,往往会失败。

时隔13年耗费极大人力物力财力的《阿凡达2》自然被寄予厚望,但是映前强行“救世主”实际上对一部影片并不公平。就目前的成绩而言,《阿凡达2》可能算不上成功。猫眼专业版已经将这部影片的预测票房砍半,单日票房产出虽然占到大盘96%以上,但凭借一己之力注定无法带领大盘彻底起死回生。

更诡异的是,近期有专业人士“如果论”,认为如果没有疫情《阿凡达2》的票房可能会达到100亿。做出这样结论在于以《阿凡达》的年票房占比为依据,然后根据年票房增幅进行笼统换算。但年票房增幅却是以20%的增幅进行换算,但实际上在没有疫情的2018年和2019年,电影市场的增速已经“见顶”,一个增速见顶的市场怎么可能长期保持20%以上的增幅?

但这就是目前的产业现状,即便已经进入到“ICU阶段”,但仍然指望《阿凡达2》一剂良药就能彻底让市场复健。也正是因为整个产业的浮躁和浮夸,将《阿凡达2》的预期调到了一个并不符合现实的高度,从而摔出的“力距”足够长也足够痛。

《阿凡达2》为什么不能测试中国市场?

放在任何一个阶段的电影市场,《阿凡达2》都只能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孤例。

在疫情后,因为各种原因叠加,好莱坞在中国市场彻底失宠。疫情前基本上和国产片“对半开”的票房占比,到2020年开始已经下降到了30%以下。而今年情况显然更为糟糕,目前仅有《侏罗纪世界3》一部进口片票房刚刚迈过10亿门槛,票房破亿的进口片更是只有11部。

《阿凡达2》官宣定档之后,外媒表示这部影片或许将成为好莱坞测试中国市场的一个“拐点”。一旦《阿凡达2》在国内市场表现不佳,那么可能会影响好莱坞未来对于全球第二大单体市场的规划。

但实际上,《阿凡达2》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成为测试中国市场的“标准”。2021年,《阿凡达》在国内市场基本上零宣传重映,但仍然拿下将近4亿综合票房。放在2021年进口片排行榜中,也能够排到年度第五位。

2009年,一部《阿凡达》开启了全球3D电影的新时代,也彻底将中国电影市场带入到一个全新的阶段。虽然已经时隔13年,但《阿凡达》是中国院线电影几代主力观众对于“好莱坞大片”集体记忆的一个重要节点。

有这样的全民认知度,再加上《阿凡达2》多年“制作更新”所调高的大众期待,《阿凡达2》自然是任何好莱坞影片所无法比拟的。拿这样一部占尽所有维度的“特殊影片”来测试中国市场的反应,本身就是存在极大误差的。

回到《阿凡达2》的实际表现,这部影片上映首日就让影院营业率时隔70多天重回80%,的确为电影市场注入了强心针。但是《阿凡达2》首周末单日票房分别占到大盘的97.7%、96.6%、96.5%,而且大盘如今仅仅是破亿级别,所以对于《阿凡达2》来说最终票房落点可能并不会太高。

另外,《阿凡达2》之所以特殊在于这部影片的“技术呈现”更多的是让特效厅受益。虽然詹姆斯·卡梅隆极力为普通2D和普通3D“背书”,但IMAX、CINITY等特效厅才是观看这部电影的首选,可是这又引发了《阿凡达2》新的问题:高票价。

尤其是在国内许多城市刚刚放开的当下,观看《阿凡达2》不仅需要承担比普通影片更高的票价,还需要应对预防感染以及疫情管控等更复杂的问题,这些“观影成本”其实也在提升电影的门槛。一旦影片口碑没有彻底释放,就会让影片的票房曲线大受影响。

如今,《阿凡达2》如果从疫情后“恢复”来看,当然是一部称职的“大片”。但要是以“救世主”、“原本应该破100亿的历史级别大片”来看,《阿凡达2》的确无法符合期待。那么这样非常挣扎的结果,又能给好莱坞什么样的参考呢?

好莱坞在华真正的低谷还没有来

现在可能还并不是好莱坞在国内市场最黑暗的时期。

今年进口片在国内市场的挣扎表现过于吓人。一方面是大片票房严重不达预期。被寄予厚望的《新蝙蝠侠》、《神奇动物:邓布利多之谜》最终的票房落点都不足2亿,而且因为前者市场表现直接导致了后者在国内的市场预算缩减。

就在整个市场跌入谷底的时候,《侏罗纪世界3》官宣入市。2018年,《侏罗纪世界2》在国内市场拿下了将近17亿票房,但今年《侏罗纪世界3》仅仅贡献10.59亿票房,而且这已经是今年进口片票房冠军了。虽然疫情管控等多重原因导致影片票房走势不理想,但归根到底还在于这样的大片已经不再符合中国观众的观影选择。

但没想到的是下半年的电影市场迎来了“更低谷”,这一次“救世主”换成了放入影史都能留下重要一笔的《阿凡达2》,但就目前《阿凡达2》在国内市场的表现,可能也仅仅能和《侏罗纪世界3》不相上下。

另一方面,今年北美票房前三名均未能引进内地,多部焦点之作无法在内地公映必然也影响到了进口片今年在国内市场的表现。

其实从《阿凡达》到《阿凡达2》,这13年时间里是全球电影一个非常完整的阶段。起初,《阿凡达》带动了“视效大片”盛行,各种以视听体验为核心卖点的大制作影片开始制作3D版本。但这种视效“爆米花”很快就失宠,内核空洞空有视听爽感但本质上观影体验又没有大幅度创新使得观众迅速产生了审美疲劳。此后,好莱坞进入到了漫长的“IP大战”新阶段。

从2011年到2021年,这11部共33部进口片年票房前三名中IP系列影片的占比占到了三分之二。尤其是漫威和DC为首的“超英大战”,更是这十年全球院线电影的“主旋律”。

但是这种:“主旋律”必然会有结束的一天。前不久鲍勃·艾格重回迪士尼担任CEO,随后漫威影业重新对第五和第六阶段进行重新规划,据悉会有多个项目发生变动。与此同时,DC同样也因为高层变动,导致不少项目处于权力交替的“阵痛期”。

12月15日,凭借电影《超人:钢铁之躯》翻红的亨利·卡维尔通过社交平台发文表示在与导演们谈话后得知他不会再扮演此角色的消息。此外,10月21日上映的《黑亚当》目前全球票房3.89亿美金,目前也传出华纳可能会停止开发续集。同样的命运在《海王2》身上可能会再次上演,因为多次补拍导致预算超标严重,一旦影片盈利不及预期可能也会被放弃。再加上此前《神奇女侠3》惨遭取消,多个IP可能迎来变动或者终结,的确预示着好莱坞可能会进入到“下一个阶段”。

在下一个阶段里,好莱坞可能依然会延续IP“续集大战”,只是相比耳熟能详的“大IP”,好莱坞将会尝试开发一些知名度并不算特别高的角色电影。但对于中国市场来说,一是近三年进口大片在国内表现走低,观众的观影习惯改变。二是新角色和中国主力观众之间缺乏“信任感”,观众对这类影片是否有足够的消费欲望是一个很大的疑问。

所以,即便疫情过后进口片的引进工作能够重回正常,但好莱坞自身的发展路线和国内观众对进口片逐渐降低的消费兴趣,都预示着好莱坞在国内的“寒冬”并不会因为疫情结束而结束。

电影市场可能真的“无药可治”

春节档定生死。

目前从大的层面来看,大环境逐步恢复已经成为了大趋势。但是就电影市场来说,显然逐步恢复显然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这就是这个特困行业最大的问题所在。

从市场大盘来看,截至目前年票房在290亿,相比去年的470亿损失了近200亿,基本上跌去了40%。2020年即便是整个影院端有长达半年的完全停摆,但至少贡献出了203亿的总票房。而今年在常态化疫情管控和静默管理交替作用下,全年总票房290亿的确对产业形成了毁灭性打击。

在《阿凡达》进入国内市场之后,国内电影市场迎来了爆发增长。这种增长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房地产行业兴盛带动银幕数下沉,基本上完成了终端市场的覆盖。第二个阶段是在完成银幕覆盖后,互联网大举优化产业结构。尤其是互联网票务平台,基本上革新了院线电影的购票方式。

但是这两个“增长引擎”目前都已经失速,房地产行业不再具备爆发式增长,与之相对应的是围绕房地产项目和商业地产项目建立的一万多家影院“现规模”不可能再有质的增长。所以产业规模不会再突然扩大。这就需要电影市场优化自身产业结构,通过产业化的方式来寻求产业升级。但是疫情后非但无法畅想产业升级,内容缺失暴露的是整个产业基本盘的问题,这是互联网不能解决的绝对痛点。

目前,能够让大盘回温的有效手段是优质内容的供应这是共识,可是没有优质内容储备这也是共识。大盘虽然时隔70多天重回单日一亿票房,但是97%靠《阿凡达2》,《航海王:红发歌姬》和《名侦探柯南:万圣节的新娘》贡献了剩余3%里面的2%。

虽然观众逐步恢复“正常生活状态”,但就目前的贺岁档也仅有《保你平安》和《绝望主夫》两部中等体量的国产片。虽然影院营业率有所恢复,但是在缺乏内容供应的情况下影院“空转”必然只会加速产业危机的到来。

所以,真正决定行业生死的关键在于春节档能否有所转机。目前,《流浪地球2》和《熊出没:伴我“熊芯”》定档,但按照春节档的档期体量显然远远不足。就目前,仅有张艺谋执导的《满江红》传闻可能会定档春节,但真人大体量电影至少还需要两部才能匹配档期需求。

2022年春节档类型刚需没有被满足,单纯靠主旋律也无法拉动大盘增长。所以,类似于《超能一家人》的喜剧片以及张艺谋这样具有绝对认知度导演执导的《满江红》以及一到两部优质类型片共同官宣,可能才能让春节档有所期待。

目前仅剩的“大片存货”是否能够先让春节档吃饱,从而再考虑主旋律和商业类型片等“上层建筑”的问题是当下产业决定生死的关键。否则,恐怕还会有人以年票房20%的增速来幻想《阿凡达2》在疫情前是否能有100亿票房了。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