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薛洪言微语,作者 | 薛洪言


【资料图】

经过11月的快速反弹后,自2022年12月中下旬以来,A股地产板块进入盘整阶段,整体跑输大盘。2022年12月12日至2023年1月10日,申万地产指数累计下跌7.33%,在31个大类行业中位居倒数第二,跑输沪深300指数7.81个百分点。

这段时间,稳地产政策一直密集出台,板块回调的原因还是强预期与弱现实的对抗下,疲弱的现实再次占据上风,导致市场对地产板块复苏势头不敢抱太大期待。

从数据上看,2022年百强房企全口径销售金额为7.29万亿元,同比下降42.3%;销售面积为4.5万平,同比下降46.7%,其中,12月百强房企销售金额同比下降31.8%,降幅虽有收窄,但销售并未实质性回暖。

进入2023年,地产销售继续负增长,截至1月8日,30大中城市周度销售面积环比降幅40.2%,且不同城市明显分化,一线和强二线城市表现较好,三四线及以下城市购房情绪仍处低位。

考虑到2022年以来各地累计出台宽松性政策700余条,首套房贷利率也降至2010年以来的新低,新房销售仍未企稳,难免让市场忧虑。

地产不稳的背后是房价下跌背景下居民买房预期转弱。作为家庭财富的主要承载物,不仅仅是投资性购房买涨不买跌,刚需和改善性需求同样买涨不买跌。以首付款30%计算,如果房价下跌10%,居民在不同的时点买房,要么节约三分之一的首付款,要么损失三分之一的首付款,理性的选择自然是等等看。

所以,我们才看到,尽管近期房地产托底政策不断,但地产销售依旧低迷,居民购房信心仍未回暖。

不过,对于投资者而言,重要的不是现状,而是对未来的预判。当市场情绪普遍低迷时,若地产未来销售超预期,地产板块也会有超预期行情。

那么,地产销售究竟能否企稳呢?基于已有政策来看,似乎效果有限,但考虑到仍未出台的政策工具箱,我们应该充满信心。

首先,政策端对于稳地产具有强烈的诉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支持住房改善需求,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尤其会议将房地产相关表述纳入到“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项下,凸显了地产对经济发展牵一发动全身的影响。

2023年,受全球经济衰退影响,出口大概率负增长,由拉动项变成拖累项;基建高基数下,增速上很难再有亮眼表现;制造业投资和居民消费大概率保持快速增长,但有疫情反复的不确定性;这种情况下,稳增长必须以地产企稳为前提。

其次,地产不稳,经济难兴。作为现阶段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某种意义上,地产不稳,经济难兴。1)只有房价企稳,居民购房信心才能企稳,推动销售面积正增长,在这个意义上,地产销售要么量价齐升,要么量价齐跌,很难降价促量。从房地产行业企稳的角度,房价需要企稳。2)中国居民部门约70%的资产为不动产,房价不稳或低迷下行会通过财富效应的负反馈影响消费信心,继而抑制消费回暖。从促消费的角度看,房价需要企稳;3)作为金融体系最主要的抵押物,房价企稳才能为实体部门加杠杆打开空间。从加杠杆稳增长的角度,房价需要企稳。

最后,政策工具箱仍有空间。多年来,为抑制房价过快上涨,政策端层层加码,现在逐步取消不合时宜的紧缩政策本身就有刺激效果。目前,针对一线和强二线城市的限购、限贷措施仍有明显松动空间,预计将在未来一段时间逐步落地。就房贷利率而言,市场普遍期待5年期LPR会再次调降。同时,在构建房地产新型发展模式的背景下,长租房建设成为地方施政重点,近期已有地方政府出面购买新建商品房用作长租房,接下来预计有更多地方效仿,以团购的形式增加需求。

此外,新房房价说到底还是个供需的问题,2021年下半年以来开发商拿地积极性大幅减弱,对应两年以后的新房供给预计大幅萎缩,也会对房价预期产生强力支撑。

总之,鉴于房价企稳的重要性和政策端仍显富裕的工具箱,2023年房价企稳是大概率事件,全年地产销售面积有望实现同比个位数正增长。不过,不同区域之间、房企之间会出现分化,上市龙头房企有望强者更强。

当前的市场预期仍然较为悲观,截至2023年1月10日,申万地产指数位于2018年以来的市净率的12.18%分位,在31个大类行业中位居倒数第6,板块估值仍处于底部区间。随着新房销售逐步回暖,地产板块大概率能走出超预期的行情。

从行情演绎来看,只要地产销售确定性企稳,市场将开始演绎龙头房企的份额提升逻辑和需求回暖之下短期的新房供需缺口逻辑,估值有望持续抬升。不过,由于地产行业中长期逻辑发生变化,地产开发主业呈现去金融化、制造业化的特征,整体利润增速会下台阶,压制地产板块演绎空间。

短期逻辑向好、长期逻辑中性偏下,在2023年的行情演绎中,地产个股大概率会出现明显分化,自持物业收租和物业管理等提供永续现金流的模块占比越高,行情占优的概率越大。

很多投资者对房地产板块有偏见,动辄人口老龄化、房住不炒,长期逻辑不好,所以,短期逻辑再好也不愿参与。作为投资者,最容易犯的错误之一就是用长期逻辑来替代短期逻辑,错失投资机遇。

典型如周期股,站在一轮周期的长度去看,往往怎么涨的怎么跌回去,似乎不值得参与,但周期底部布局,短期内的股价弹性远大于很多成长股,短期翻倍行情比比皆是,近些年的煤炭、海运、生猪等板块均是如此。

相反,很多投资者青睐短期逻辑恶化、长期逻辑向好的板块,宁愿在底部熬着,大多还要经历股价持续下跌的折磨,美其名曰价值投资,错失了最宝贵的时间,也误读了价值投资。

典型如2020H2-2022Q3的保险、半导体等板块,长期逻辑都不错,但受行业下行周期拖累,严重跑输大盘,持有体验一言难尽。很多投资者恰恰是在长期逻辑向好的自我催眠下,坚定持有、越跌越买,从行业对比看,错失了一轮结构性牛市。当然,进入2023年,保险和半导体相继迎来短周期的拐点,长短共振,有望开启新一轮上涨行情。

回到地产板块,虽然受长逻辑压制,但就2023年上半年来看,地产政策仍将密集出台,叠加龙头房企估值仍处低位,在政策刺激下,地产板块大概率仍会有超预期表现,也将跑赢大多数板块。进入下半年,随着地产回暖,政策边际效应减弱,市场风险偏好抬升,届时,长逻辑向好的成长板块将更具配置价值。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