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的兰陵,进入了一年一度的菜博会时间,这场“以菜为媒、共谋发展”的农业盛会,是对当地农业发展成就的一次集中展示。
第十一届兰陵(苍山)蔬菜产业博览会期间举行各种系列活动14项,超200位来自全国农业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代表,将分别在预制食品、蔬菜产业提质增效等活动中分享独到经验、交流精彩观点。
【资料图】
此外,兰陵县人民政府还与青岛农业大学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加强政策对接、标准衔接、服务链接。
以菜为媒,以菜会友,兰陵(苍山)蔬菜产业博览会已成功举办十届,十年来,菜博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成为华北、华东地区有影响力的农业展会,形成了北有寿光菜博会、南有兰陵菜博会的农业展会格局,成为兰陵县对外的一张靓丽名片和山东农业对接长三角的桥头堡。那么,“菜博会”为兰陵发展带来了什么?
智慧农业。(房德华摄)
以产为擎——“展会+”倒逼农业产业全链条转型升级
菜博会前一天,兰陵县长城镇城南村党支部书记赵振来到正在收获辣椒的大棚里,挑选出一筐最好看的辣椒,送往菜博会布展。
十一届菜博会,赵振和村里2008年成立的平阳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一次没落下。现在他还记得第一次参加菜博会时,面对展会带来的新机遇、新产品与新渠道,合作社推出的产品市场竞争优势并不明显,无法匹配市场需求,导致许多订单平白流失。
这让赵振深刻认识到合作社的短板:产品跟不上日益增长的新市场。
痛点十分明显,引起高度重视。为此,兰陵县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培育力度,深入实施“四雁工程”,引导企业借助政策优势,重新定位市场群体,推动产品研发加速,赋能产业全链条转型升级。
“这次我们带上了合作社生产的‘十七佐餐’辣椒预制菜参展,效果非常好。”赵振笑着告诉记者,参会仅一天,由于产品口味独特,倍受市场青睐,成功与郯城县红花镇壮口食品有限公司签订150万元的供应订单,销往长三角地区。
预制菜产品。
赵振的痛点是兰陵县农业经营主体面临新挑战的一个缩影。
在兰陵县矿坑镇,该镇品种优异的农产品秋月梨出村进城上展台也曾遭遇“冷遇”。据兰陵县矿坑镇梨上梨家庭农场负责人徐伟回忆,第一次参加菜博会时,由于重产品轻传播,产品缺乏品牌与包装,“土特产”现场与其他知名品牌产品相比,平白矮了一头,极大影响了产品对外传播的效果,多次眼睁睁看着产品订单溜走。
好产品如何形成竞争优势?兰陵县政府以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为农民的人才队伍为抓手,通过组织梨上梨在内的几百家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进大学听课、看项目取经、大讨论交流等方式,帮助负责人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如今,在兰陵县委县政府大力扶持下,梨上梨家庭农场紧紧抓住富硒含量卖点,通过淘宝、抖音、快手等线上渠道打响“梨上梨”特色品牌,赢得市场认可,订单接踵而至,带动所在村居50户120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务工,人均年增收3000余元。
记者注意到,“绿色”“科技”“融合”成为今年兰陵菜博会屡被提及的高频词。为加强本届菜博会“优质、安全、绿色、健康”的特色理念,今年兰陵县农业检验检测中心第一次受邀参加菜博会,检验检测中心党组书记、主任邢云鹏告诉记者,绿色是兰陵蔬菜产业的底色,“如今从兰陵走出去的蔬菜,都带有检测中心出具的检测合格报告。”
据悉,近年来兰陵县委、县政府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立足自身农业基础,以展促销,以展兴业,大力发展绿色生态蔬菜产业,以产业振兴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菜博会十年,兰陵持续深化“五品五标”提升,累计建设优质农产品基地228个、省级标准化基地26个,新增“三品一标”152个,苍山大蒜成功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100个首批名单;“苍山蔬菜”品牌叫响全国、享誉海外。
在“展会+”影响下,“苍山蔬菜”品牌效应逐渐被放大,专业化、品牌化、生态化已经成为兰陵蔬菜发展的主要特征。
供需两旺——争当对接长三角“三步走”先行区
在兰陵县向城镇徐皇路村蔬菜基地竖立着一块牌子,牌子虽小,但意义很大,这是兰陵与上海市实行互利共赢的见证。
4月15日,徐皇路村党支部书记徐振东指着基地里“上海市蔬菜外延基地”的牌子跟记者介绍,有了这块牌子,当兰陵县特别是徐皇路村蔬菜滞销时,上海市有义务帮助销售并吸纳滞销的蔬菜;反之,当上海市场蔬菜短缺时,徐皇路村要优先保证上海市蔬菜供应。
兰陵打造长三角中心城市农产品供应基地。
徐皇路村有近500人在长三角地区从事蔬菜销售行业,十年前,徐振东作为“归雁人才”,回到家乡担任村支部书记后,带头联合326户村民组建注册了兰陵县佰盟专业种植合作社和“佰盟”牌商标,流转4个村2200亩土地,建设大小温室棚1320余个,引进物联网、追溯云等技术,建成兰陵县高标准蔬菜示范园区。
2016年,徐振东与前来参会的上海亭渝食品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就此也开启了长达7年的合作,形成了“农户+基地+合作社+产销+配送”为一体的现代化营销模式,先后与上海多家大型企业和超市签订了蔬菜订单,极大地提高了社员的经济效益,促进合作社又好又快的发展。“上海点单,兰陵接单,当天采摘,当天送达,保证了蔬菜的新鲜、精准供应。”徐振东说。
像这样的“上海市蔬菜外延基地”在兰陵县还有很多。
兰陵县是“中国蔬菜之乡”,上海是国际化大都市,两者因蔬菜相识,又因菜博会“结缘”。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有一大批敢为人先的兰陵人奔赴上海从事蔬菜批发和经营业务。在今年的兰陵县菜博会开幕式上,上海蔬菜集团副总裁孙燕敏表示,目前在沪从事蔬菜经营的临沂籍人士达20多万,每年有50万吨以上的临沂蔬菜等源源不断地销往上海市场,为保障上海蔬菜农产品供应、平抑价格波动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兰陵积极加速对接长三角,主动服务融入“双循环”,出台打造长三角地区“菜篮子”等工作方案,探索了以蔬菜产业构建区域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
目前,已建成长三角外延蔬菜生产供应基地8个;依托县内120家物流企业遍布全国1500个城市的运输配送站,成立蔬菜运输协会,推广冷链运输模式,126家蔬菜批发市场与长三角地区建立了快速运输通道,实现了新鲜蔬菜一日达;抢抓预制菜产业风口,实施“九大行动”,链上企业达450家,注册商标110个,产值100亿元。不断加强产业培育,打造能级更高“工业强县”。围绕“8+1”产业链,建链延链补链强链,2022年累计签约项目57个,到位市外资金100.3亿元;强化资金要素保障,创设高质量发展等12大基金,为长三角产业转移项目提供企业信贷30亿元、担保贷款5亿元;强化科技要素支撑,对接长三角高新技术产业资源,累计引进技术76项、签订合作协议68项、建立省市级企业技术创新平台53家。
预制菜沃土——兰陵有着大多数地方无法比拟的优势
“兰陵的菜原来只能运到上海,现在运到海南、新疆都没问题。”在第十一届兰陵菜博会的展厅里,兰陵农发集团的展位显得格外热闹,各路客商在预制菜展台前驻足咨询,公司副总经理张健忙着接待客商、介绍推荐。
记者了解到,该公司的预制菜分为初加工类、即烹类、即食类、即配类,共有30多种预制菜产品。
火爆的不仅仅是兰陵农发集团一家公司的预制菜展台,还有当地已培育的预制菜链上企业455家。
兰陵菜博会开幕式现场。
面对万亿级的预制菜产业新蓝海,在产业和品质方面,有着大多数地方无法比拟优势的兰陵自然跃跃欲试。如何精准发力,菜博会推动蔬菜产业招商引资成为关键。
今年,来自北京的信良记预制食品是首次亮相兰陵菜博会,带来了30多种预制菜产品参展,受到很多客商的青睐。信良记食品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就是看中了兰陵蔬菜的产业优势,2022年在兰陵县投资兴建了预制食品产业园。
信良记食品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产业投资部总裁胡皓说:“我们打通上游的种养殖产业,通过做食品深加工,连接下游的连锁餐饮,还有一些其他的需求端,我们把一二三产融合,带动我们本地食品餐饮产业的发展。”
数据显示,兰陵常年种植蔬菜120万亩、年产500万吨,建设标准化基地228个、22万亩;规模养殖场499家,生猪存栏72万头、牛存栏2.5万头、羊存栏26万头、家禽存栏1600余万只,肉蛋奶总产量49万吨;大中小型水库45座、宜养水面5万亩,水产品1300万斤,丰富的初级农产品等资源为预制菜产业发展提供了安全优质的原料保障。
同时,兰陵县以工业思维塑强现代农业,将预制菜产业纳入全县工业经济“8+1”产业链,并发布了首个省级预制菜区域公共品牌“鲁味好品、兰香天下” 。
“目前,全县预制菜链上企业达到455家、注册商标116个,产品涵盖肉、蛋、奶、蔬等12大类200余款即食、即热、即烹、即配品种,已形成富有兰陵特色、辐射带动力强的百亿级产业集群,年产值约100亿元。”兰陵县委副书记、县长李春仲介绍。
记者了解到,兰陵县更是在全省率先出台支持预制菜产业发展的“十二条”意见,在资金、土地、技术等要素方面提供真金白银的政策红利。比如,对于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的投资主体,兰陵县将按当年投资额的5%给予补助;预制菜项目在确定土地出让底价时,按不低于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的70%执行……
所以,对于想要发力预制菜的企业来说,兰陵就是一片沃土。
科技赋能——智慧农业、数字农业提升产业化水平
兰陵县蔬菜种植起步早,特别是设施蔬菜。几十年的发展,兰陵县虽已拥有了120万亩的蔬菜种植规模,但仍在持续探索和创新。
菜博会是展现农业科学技术的平台,在兰陵国家农业公园,大型智能温室里立体种植的生菜、苦菊、紫蝶等蔬菜,层层叠叠高达10层。兰陵国家农业公园总经理刘雁滨告诉记者,相比普通温室大棚,玻璃智能温室可以通过无土栽培实现立体种植,生产空中草莓、空中生菜等高附加值农产品,产量更有保障。
“蔬菜的生长看似是时间的问题,实际是温度的问题。”刘雁滨介绍,普通的温室大棚只是冬季辅热功能比较突出,但夏季的缺点也很明显,会因温度过高而无法种植。玻璃智能温室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通过地源热泵、日光采暖、光伏等能源,实现精准有效地控制温湿度,误差在正负0.5以内。
如今,兰陵农业生产正在向智能化发展。
2021年,通过菜博会,绿沃川、垦源、中国农科院兰陵蔬菜花卉基地等引进落地的一批智慧农业和科技研发项目现在也已生根结果。“这种西红柿采摘期达6个月,单株可长到4米高,平均每平方米产量达60公斤。”在现代农业单体智能化玻璃温室内,山东垦源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周元明介绍,这一项目全部落成后每年可生产标准化蔬菜近1万吨,辐射带动生产基地1万余亩,产值增加2亿元。
在山东垦源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种植基地,种植户胡荣成正在用新型水肥一体化系统为自家的大棚浇水。“以前这种活得忙个大半天。现在配好肥就能自动灌溉,不但省钱省人工,还能保证植株的正常生长,果实质量也是杠杠的。”胡荣成说。
智慧农业减轻了农民劳动强度,也提升了兰陵蔬菜的产业水平,现在智能化温室大棚是农民的首选。遥想2013年首届菜博会举办时,展馆中心仅有三个智能化温室大棚,现在“堂前燕”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
为方便农民管理大棚,减轻劳动强度,兰陵县利用物联网技术采集农业生产信息,并安装温室环境信息监测控制、水肥一体化设备、自动化育苗等设备和系统,实行病虫害绿色防治,提高农产品品质。“一方面利用温室环境信息检测和控制系统,有效预防和控制病虫害发生,另一方面利用产销信息对接,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变化。”兰陵县蔬菜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金保伟说,现在菜农轻点鼠标就可为大棚通风、灌溉;长三角的客户也可以通过网络、扫描二维码等方式实时查看蔬菜播种、育苗、施肥、采摘、运输、清洗、配送等整个生产环节。“智能化的管理让兰陵蔬菜产业水平提升了一大截。”
物联网技术已经深深影响了兰陵农民,一部智能手机就可替代原先不少劳作。
如今,兰陵农业生产正在向智能化发展。胡荣成说,物联网技术已经深深影响了以他为代表的兰陵农民:大棚里的温度、湿度、光照都可远程调控,一部智能手机就可替代原先不少劳作。
金保伟介绍,近年来,兰陵县依靠科技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组建了兰陵县鸿雁现代农业研究院,提供技术交流平台,通过科技培训、田间课堂、技能大赛等各类线上线下活动,培育农技推广人才,并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等21家全国科研机构和知名院校建立长期技术支持和合作关系,聘请20余名国内外专家为技术顾问,形成了“高校院所+基地+成果推广”的合作模式,引进国内外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和经营模式,发挥智慧农业龙头示范作用,逐步发展智慧农业、生态农业、数字农业。
十年如一,聚力进化。如今,菜博会不仅展示了兰陵蔬菜产业发展的成果,也逐步成为兰陵乃至临沂的展览展示窗口、招商引资平台、沟通交流桥梁和共赢合作纽带。纵观菜博会十年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兰陵干群齐心一支笔,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