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偲睿洞察,作者|陈不胖
由于不稳定的国际形势,近期油价上涨,引起了股民和车友们一片“哀鸿遍野”。
根据发改委消息,自3月17日24时起,92号汽油、95号汽油、0号柴油价格分别上调0.58元、0.62元和0.61元。
在许多车型中,受影响最大的非重卡莫属。以油箱容量50L的私家车为例,加满一箱油要多花29元;而一辆油箱容量1300L的重卡,司机加满一箱油要多支出近800元,这还是建立在运价下降、司机收入减少的大背景下。
重卡司机受到双重打击的同时,新能源重卡早已一片火热。今年1-2月,新能源重卡销售3223辆,同比增长1076%。其中,纯电重卡占比超99%,处于绝对地位。
这一销量放在一年前,人们甚至难以想象。截止今年1月,在年规模达百万辆级别的重卡市场,新能源的渗透率达到7.5%,而一年前连1%都不到。
新能源重卡开启了新造车的下一轮结构性机会。这一次,又是谁的狂欢?谁的失意?
01、正在“质变”的新能源重卡
去年7月,一则法规的实施,让新造车的风口终于吹到了新能源重卡。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网站发布的《关于重型柴油车国六排放产品确认工作的通知》,从2021年7月1日起,各企业停止生产、销售不符合国六标准要求的重型柴油车产品。这意味着,排放量成为了重卡生产的重要限制指标。
2个月后,新能源重卡很快迎来发展拐点。2021年9月,新能源重卡月销量突破1100辆,首次迈入“千辆级”。当月,三一汽车、上汽红岩、北奔重汽等头部车企集中交付了大笔订单,分别销售273、208和107辆。相比之下,在2021年上半年之前,全市场新能源重卡月销量超过500辆的月份,只有2019年6月。
到了今年,市场大幅提速。1-2月,新能源重卡累计销量达3223辆,同比实现1076%的增长。根据公开数据,2021年,新能源重卡签订的订单达2.5万辆,其中有1.5万辆未实现交付,这部分订单转至今年年初实现,迅速推高了市场销量。
这波增长中,许多“量变”因素正转为“质变”。
首先是市场需求大规模释放,复购率不断攀升。以贵州金元集团为例,去年3月,贵州金元集团黔北电厂首次应用数十辆新能源重卡。而今年3月,黔北电厂又增加了20辆。按照计划,该集团旗下两个电厂,总共会投放超过200辆电动重卡。这正表明,新能源重卡以前在积累“路人缘”,现在开始了翻倍“起量”。
而在供给端,落地场景不断突破,往更高价值的场景蔓延。
按照落地场景,重卡可分为牵引车、自卸车、专用车、载货车四种细分车型。其中,牵引车聚焦快运、普货物流、资源运输等领域,应用空间最大,从2020年起,每年占据传统燃油重卡市场近50%的市场份额。专用车聚焦搅拌、环卫突破等领域,市场空间较小,不及聚焦货运市场的牵引车和聚焦城建工矿的自卸车。
新能源重卡发展的第一阶段,专用车是重头,主要应用于城市公共卫生。2021年1-2月,新能源专用车占四种车型总销量的56.93%,此时新能源牵引车的占比才刚过20%。
第二阶段,重点逐渐转移到牵引车,主要应用于短倒运输场景。2021年全年,新能源牵引车的比重达到52.91%,今年2月过后达到57.15%,占据大半壁江山。
究其原因,随着换电模式推广,牵引车的成本瓶颈得到了有效突破。
由于短倒运输场景的路线固定、单程距离较长,如果使用“换电牵引车+电池租赁”的方式,每单程或往返一次更换一块电池,单位行驶里程的使用成本将低于柴油重卡。
上汽红岩曾用一款充换一体纯电牵引车产品为用户算了一笔账:该车型每公里消耗电量约为2.6度,工业用电价格为0.5/度,在整车满载的情况下,每公里运营成本仅1.3元左右。而同等情况下的燃油重卡的百公里油耗为45L,那每公里成本在3元左右。
以牵引车为首,市场正重新洗牌,车企们迎来了新一轮发展机遇。
02、传统车企水土不服,跨界玩家弯道超车
新能源之风刮起,颠覆了重卡行业以往的竞争格局。
我们可以把新能源重卡车企划分为三支队伍:“传统派”、“跨界派”、“超车派”:
“传统派”主要指传统重卡市场里的“头部玩家”,包括一汽集团、中国重汽、东风汽车、陕汽集团、北汽福田、上汽红岩;
“跨界派”方面,是宇通集团、南京金龙、比亚迪等客车玩家。之所以“跨界”,是因为它们在客车行业积累了成熟的三电系统技术,掌握了新能源重卡动力端的主动权,加上客车行业持续下行,2021年大中型销量分别同比下滑15.4%、3.1%,也需要找到新的增量市场;
“超车派”主要指在燃油重卡市场业绩平平,试图借助新能源重卡“弯道超车”的车企,包括汉马科技、北奔重汽、三一、徐工汽车等。汉马科技、北奔重汽是燃油重卡起家,而三一集团、徐工汽车还有工程机械巨头这个身份。
2022年1-2月,燃油重卡销量排前五的是“传统派”车企:一汽、重汽、东风、陕汽和福田,五家车企的市场份额达88.8%;
相反的,同期新能源销量排前五的主要是另两派车企:徐工、宇通、汉马、智蓝和三一,没有一家来自传统头部车企。
“传统派”在新市场之所以没那么吃香,原因在于逻辑打法变了。
新能源重卡的客户绝大部分来自大型集团等。比如,2021年的批量订单都流向唐钢、河钢、宝钢等国内代表钢厂,还有港口运营企业、能源企业等等。他们直接参与项目集中采购,而不是单个购买。而传统重卡有相当一部分客户是散户,即便是企业客户,也多通过经销商渠道采买。
此外,新能源重卡客户关注的重点也和传统重卡完全不同。
新能源重卡主要应用在短倒运输场景,场景相对封闭,重卡车企则是针对性地定制服务方案、设立服务站点。比如今年2月,上汽红岩与国家电投、源润出行合作,启动“绿电交通示范项目”,构建钢铁绿色物流生态示范区。
可传统重卡的客户更关注车企服务网点、维修便利性、个人权保障等售后网络体系。这些在短倒运输场景下,并非首要关注因素。
“传统派”没抢到的市场,正被“跨界派”和“超车派”占领。
“跨界派”里,宇通集团年初销量遥遥领先,且其2021年新能源重卡销量1477辆,也排在第二名。一个重要的因素在于,宇通集团作为河南郑州的核心企业,拥有很强的地方优势。
很多采购新能源重卡的企业都是钢厂、电厂,这些超大型企业都是地方的支柱,备受地方政府的关注和支持。而郑州的能源产业发达,为新能源重卡发展提供了扎实根基。2021年新能源物流重卡销售数量中,河南以776辆排在第二位。
宇通集团早年在客车新能源化过程中,就成功利用当地资源拓展了市场。而在重卡新能源化趋势下,地方给予当地新能源车企支持,宇通集团也从中受益。
此外,中通客车在山东、欧辉客车在北京,也借助了当地能源结构升级,打开了新能源重卡市场。
“超车派”领先市场,更多得益于先发优势,提前把“生态”做得很好。一方面,其横向完善了产品生态,比如,三一重工的产品线涵盖了牵引车、自卸车、专用车、载货车等所有新能源重卡车型;另一方面,其纵向搭建了从上游核心零部件到下游的终端服务的产业链资源。如徐工、三一本就有制造基础,围绕智慧风电、矿山开采、智慧码头等,积累了从设备制造到数字化管理的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渠道和运营经验均可为新能源重卡所复用。
为了拿下更多新能源重卡大单,一场考验车企全方位综合能力的竞赛已经打响。
03、新的市场拼什么?
不妨以广西百色矿山项目为例,一窥当前新能源重卡项目的面貌。
2021年4月,广西百色矿山项目共投运50辆吉利换电重卡,每日总货运量可达7800吨。这是吉利第一代短倒第一代换电重卡,它采用了“车电分离模式”,即无电池车身搭配金融方案,动力电池归电池银行所有,换电服务则按使用电量整体打包结算。
据公开报道,该模式具备不错的经济性,换电重卡不仅购置成本低于燃油车,能耗费用还能节省15%以上。不过,由于换电技术在乘用车上尚不成熟,这一技术路径目前仍十分“前卫”,其能否在环境更苛刻的卡车上得到良好运行,还需试点检验。
单车技术只是最基本的考验。为了配套基础设施,吉利还参与建设了200平米换电站,负责能源运营。卡车司机可通过“吉时换”APP换电平台,完成换电操作。
能够参与试点项目、建设基础设施,与车企在当地的战略布局不无关系。早在2019年,吉利收购了百色百矿集团51%的股份,既可以参与上游采矿,也为之后矿山项目上试点新能源重卡打好铺垫。同时,通过频频参与广西项目,吉利近年来成功“绑定”广西政府,如在当地投资数字学院、落户整车项目等。
从广西百色矿山项目中,不难看出,拿下新能源重卡大单,是对车企技术能力、运营能力、战略眼光的全方位考核。
前瞻性战略眼光是最关键的因素。提前布局城市或投资建厂,才能有项目落地的后备保障。
在短途运输场景里,对重卡有新能源化需求的企业客户往往是高度集中的,重卡车企提前以核心城市为根据地,才有快速释放产能的基础。
2021年上半年,新能源重卡销售省份排名中,河北独大,累计销量780辆,超过第二名地区50%之多。
提前布局的三一重工就尝到了甜头,凭借工程机械在河北建立的深厚渠道基础,其携手河北迁西津西股份,完成了电动重卡交付投放。截至2021年底,有13家物流货运或钢铁建材公司选用三一电动重卡,迁西实地运营的三一电动重卡数量超328台。
项目运营能力也很关键,这其中,换电体系建设尤为重要。
在广西矿山项目中,吉利不仅要充当整车制造商,还负责建设换电站。为了建设换电体系,吉利2016年成立了万物友好和阳光铭岛两家子公司,布局能源运力服务平台。2021年,其还与清洁能源服务商协鑫能科达成战略合作,拟在未来3年实现3000台换电重卡的销售以及60座以上换电站的建设。
重卡刮起的这阵“新能源风”,使得新能源重卡在短途运输场景中得到了推广应用。当越来越多车企参与进来,我们也不能忽视,论规模,这个新的市场和燃油重卡年均百万的销量规模还不能相提并论。
在干线运输等场景上,新能源重卡的技术瓶颈还很突出。如果选择充电路径,大功率快充一般充满时间在2小时左右,效率太低,这本身和物流运输要高效的初衷相违背;如果选择换电,单次换电里程仅为150~200公里,遇到特殊情况时,补能就会显得很尴尬。
当前,牵引车场景下,示范项目正大规模落地,其经济性有待时间检验,而干线运输场景,更处于早期规划阶段。比如协鑫能科,今年1月表示将与百度投资的商用车自动驾驶公司深向科技合作,共同来推动京沪线换电重卡运营的换电试运行工作。
新能源重卡已迈过第一个落地拐点,前方的路依旧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