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电厂,作者|张勇毅,编辑|高宇雷


(相关资料图)

听到「去太空拍摄电影」,你的第一反应会是感觉科幻吗?

如果是的话,那说明你已经跟不上电影发展的新潮流了:本周,人类首个太空实拍的科幻电影《挑战》,宣布正式定档,将于今年世界航天日 2023 年 4 月 12 日正式上映 。

作为人类首部太空拍摄电影,《挑战》的剧情也与宇航员有关:一名患病宇航员在出舱活动中因心脏骤停,需要立即进行手术,但身体条件已经不允许他承受返回地球的严苛压力,因此一名外科女医生被紧急派往外太空,在空间站中帮这位宇航员完成手术。

因此电影中出现的宇宙以及国际空间站内景,都会是「实地拍摄」的镜头,据悉这部分在电影中约占 35 分钟的时长,毫无疑问也会是全片的高潮所在。

《挑战》的这个「太空剧组」,由导演兼摄影师克里姆·什彭科,女主演尤利娅·裴若希德,以及一位陪同的宇航员诺维斯基组成。三人的太空剧组在国际空间站入轨驻扎了十二天,完成了《挑战》电影太空部分桥段的拍摄 —— 当然电影中仍然有大量需要在地面拍摄完成以及后期制作的桥段,因此直到 2022 年末才正式定档,2023 年正式上映。

因为他们所搭乘的俄罗斯「联盟号 MS-19」飞船单次只能运载三人,因此这个太空剧组不得不大幅精简:甚至其中两位在影片中出演的演员,本身就是常驻太空的专业宇航员,因为演员不足,而在《挑战》中客串出演,意外成为了「演技最好的宇航员」。

与电影剧情不同,实际《挑战》剧组在太空拍摄的过程称得上相当顺利:三人已经于 2021 年 10 月完成太空部分的拍摄,演员与摄制组成员都已经安全返回地球。

对于这次注定名垂青史的全球首次商业电影太空拍摄来说,走到这一步,已经是难能可贵的成功了。

那去到太空拍摄电影是什么感觉呢?按照女主角演员尤利娅·佩列西利德的说法,是「已经不想和太空说再见了」。

不过说到「去太空拍电影」这种噱头十足的事,作为本身商业属性浓厚的艺术形式,在票房利润以及宣传作用的驱动下,也不只是战斗民族的导演与演员敢真的坐火箭上太空来。

马斯克旗下的 SpaceX,作为商业太空公司中的佼佼者,一直有在致力于用电影的形式,让更多观众感受到航天以及太空的乐趣,从而让更多人了解到 SpaceX 对于太空旅行的未来愿景。

在 2020 年,SpaceX 就曾与 NASA 合作,推出了一部名为「未来之旅」(Journey to the future)的电影,介绍了 SpaceX 首次商业载人发射背后的故事。

只是这部纪录片性质的电影,本质也只是 NASA 与 SpaceX 的商业宣传片,关于真正在太空的内容影片中只是草草带过。因此在观众之间自然没有收获什么好口碑。在 IMDB 仅获得了 7.3 分。

SpaceX 当然也不满足于停留在这种「美国主旋律」宣传片的程度,最能吸引普通观众的在线内容,毫无疑问是商业大片:电影能让太空商业化这件事本身能与全球亿万观众直接建立联系。

毕竟一部真的能在院线看到的商业爽片,至少比从手机上看到《某某亿万富豪又进行了一次太空旅行》要贴近我们现实生活的多。

SpaceX 的这部这部太空电影如今尚未公布正式的命名,但 SpaceX 选择的导演是曾经拍摄过《明日边缘》的道格李曼,主演更是重量级的「实景狂魔」阿汤哥。

对阿汤哥这种在《壮志凌云:独行侠》中就已经坐进战斗机座舱真人拍摄、在拍摄《碟中谍》时,更是有「徒手扒运输机外表」的拍摄桥段的猛男来讲。即使已经年过六十,身体素质仍堪比战斗机飞行员 —— 这也是目前宇航员最重要的选拔对象群体。

或许也真的只有阿汤哥这种猛男演员,对于上太空拍电影这种异乎常人的事,才不会有什么压力。

看起来似乎 SpaceX 真的找到了「外太空剧组」的合适人选,但遗憾的是关于这部太空电影的拍摄至今都处于保密阶段,我们无从得知具体的拍摄进度:只知道从原计划的 2021 年进入太空开机,一直拖延到了现在。

除了疫情影响,SpaceX 的「太空出租车」业务相当繁忙,或许也是原因之一,目前 SpaceX 承载了绝大部分国际空间站的人员运输工作,甚至很难在 2021 年找到一个合适的发射空窗期,将阿汤哥送上国际空间站。

除了 SpaceX 这边,更重要的原因其实是阿汤哥本人的档期更加繁忙,不过据传自《壮志凌云:独行侠》拍摄完毕之后,阿汤哥已经在进行前往太空的准备,片方甚至还透露虽然阿汤哥被俄罗斯同行抢先,没有成为地球首个在太空拍片的演员,但阿汤哥仍然有机会成为首个在空间站之外拍摄的演员。

或许在 2023 年,我们就能看到更多关于阿汤哥去太空拍电影的消息了。

毫无疑问,作为先行者,《挑战》自然会吸引全球观众去电影院,毕竟这是第一次来自外太空的镜头真的能在院线感受到。

要让太空电影真的成为未来电影拍摄的一个大众选择,仅靠「全球首部太空拍摄电影」名号带来的新鲜感显然也不够。

这部电影预计投资两亿美元,单从投资来看不可谓不高,已经超出了好莱坞院线大片平均制作成本的 1.5 亿美元,但如果算上其中包括 SpaceX 把剧组送上太空的运输成本,可能实际的制作成本已经不到一亿美元。

而并没有公布制作成本的《挑战》,由于是直接使用现成的「联盟号MS-19」载人飞船作为运输方案,花在运输上的成本只会更高;但《挑战》本身的政治宣传属性要远高于商业属性,其不计成本的制作模式自然也不是主流商业电影前往太空的解决之道。

想让太空电影未来更加具有实际可行性,通过可重复利用载人飞船等方式,将摄制组运上太空再运下来这件事的成本降低,才能更好的促使更多电影团队在拍摄时,将「去太空拍摄」作为一个可行的考虑选择。

除了成本之外,对于演员本身的体格要求进一步放松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为了满足环游太空的基本身体素质,《挑战》的女主角尤利娅·佩列西利德就是从三千人中遴选得到最优之选,但对于主流电影拍摄的选角来讲这显然是不可理喻的要求。

因此,对于电影拍摄团队来讲,类似 SpaceX 这种已经有相对成熟,能将「入门级选手」送进太空并保障其安全的发射公司,才能避免选角导致的头痛问题,无论是演员还是摄制团队,都能在接受相对简单的培训之后即可进太空开拍。

看到这里,想必你也已经明白了为什么 SpaceX 这种商业公司,才是「太空拍电影」的真正幕后推手。

但换一个角度来看的话,也正是 SpaceX 这种一开始就自带商业属性的公司,才没有在太空拍电影产生的相关伦理道德问题上太过于束缚住脚步。

在《挑战》真正拍摄成行之前,有不少反对者就援引《外太空条约》中的条款,声称利用空间站来进行电影拍摄这种非科学研究行为构成违法,SpaceX 这种需要盈利才能生存的公司,关于这种问题承受的非议自然会少很多。

只有实景拍摄带给观众的沉浸式体验,能不被高昂的运输成本限制,随着可重复使用火箭让运输成本变得越来越低,「进太空拍电影」这件事,也会逐渐从噱头走进实用,在越来越多的电影拍摄过程中出现。

只有商业化的成功,才有机会让太空电影再次回到太空。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