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财政现在超级紧张,这一点已经不是什么秘密。正是因为缺钱,我们今年看到太多与体制内有关的变革和事情出现。

比如,公务员降薪潮、编外人员清理潮、部分地区机构精简改革、取消教师编制潮、基层欠薪潮等等。


(资料图)

还有很多地区开始拍卖国有资产运营权,地区城投机构被下调评级,计划不承担地区国有债务等等。此外,也有的区域正式宣布,依靠自身无力偿还债务。

简直是,一地鸡毛!

越往基层县域,缺钱的情况越严重。全国2800多个县级单位,不缺钱的有多少?

很多中西部地区的县市,年收入普遍不足10亿元,但年支出却普遍高达几十亿甚至更多,欠下的债务更是一笔天文数字。

比如,贵州独山县,就是一个年收入不足10亿的国家贫困县,但是年支出却在30亿左右,债务规模更是高达400多亿。

以独山县的财政收入,连每年债务利息都还不起,更不要说满足每年财政开支了。

而且这里面还有一个趋势,那就是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加大,财政收入在减少,但是,支出却在逐年递增中,也就是说,以后的压力会越来越大。独山县不是个例,而是一种普遍现象的典型代表。

高度紧张的基层财政,钱从何来?

没有人知道答案!

现在,很多小城市,基本上就吃吃喝喝的生意还可以了,剩下的都很萧条。

为什么吃吃喝喝的生意还可以?

这是因为在这些小城中,还有着大量公职人员和编制退休人员,不管城市经济如何不好,这些人的收入还是十分稳定的。

在中央每年数十亿的转移支出保障下,这些人的收入得到了保障,甚至因为向基层倾斜的缘故,他们的收入这些年还有不小幅度的增长,也正因此,在这些小城市吃喝的生意还可以,维持了表面的繁荣。

这种状态,又被称为“ 公仆经济 ”。

事实上,很多小城尤其是县城的经济状态,已经是以“公仆经济”为主导。

各行各业本质上都是在围绕着地方财政在转,为数不多的企业,也是以服务地方政府为主的,老百姓中收入稳定的也都是公职人员,不做公职人员的生意,在这些小地方根本活不下去。

可问题是,地方财政的钱来自哪里?

我们上面已经问过这个问题!

从这个角度可以尝试回答,过去,地方财政能从土地财政中搞钱,也就是卖地、盖房,把房子卖给地区居民,实际上,就是把 地区所有家庭过去四十年攒下来的钱和未来三十年的收入提前预支出来,花掉。

现在,土地财政后继乏力,像独山县这种地方,年收入连债务利息都不够还。

所以,都在依靠 财政转移支付 来维持。

但是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当然了,小城市也不是什么产业都没有,不少小城市还是有一些特产的,这也是为什么这些小城市除了公职人员外,还会有其他居民存在的主要原因之一。

比如,农业!

现在,很多小城市、小县城都在围绕这些特色产业发力,但很多人可能没有意识到,大力发展这些行业会进一步加速小城市的没落速度,这里还是以农业为例,现在不少地区在推进现代农业。比如,养猪业,过去千家万户很多人都在养猪,现在搞规模化养猪,高科技养猪,机械化养猪,大企业大资本进入,小养殖户退出。

这个地区优势产业还是养猪,但是养猪的人却发生了变化。过去那些养殖户要么去大城市打工,要么只能转行。

留下的人,围绕“公仆经济”做生意。

但公职人员数量是有限的,而且财政紧张的当前,公职人员收入也在受影响,大部分人日子不好过,钱越来越不好赚,背井离乡的人增多,我们看到,经济越差,大城市里面的人就越多,因为他们回不去家乡了,过去的生存模式依然崩塌,回去之后就没有办法赚到钱。

但问题是,大城市现在也在饱和。

出口下滑、新生人口下滑、消费萎靡,各行各业都在萎缩中。

不管是留在老家还是到大城市,都难!

更为需要注意的是,当地方财政愈发紧张,“公仆经济”也在崩塌,因为失去了经济引擎,离开的人只会越来越多,小城市的没落几乎成为板上钉钉的事情。

同时,大城市里面的穷人也在变多。

好吧,到这里文章又有点跑题了!

只能说现在,不容易。

但其实,我们本有机会避免,问题的症结在于, 过去十多年通过土地财政弄到钱,其实是非常宝贵的,应该花好,用来推进经济更好的发展。

同时,面对现在的情况,更需要地方财政花钱,来保民生、保就业,带动消费。

可高度紧张的地方财政,没有钱,只有超高的债务。同时,我们也不知道他们把那么宝贵的钱花到哪里去了?

欢迎关注!

原创不易,感谢有你!

转发出去,让更多人看到,谢谢!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