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B的崛起,是最新一季腾讯财报着力讲述的新故事。

财报发布后,腾讯强调,其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业务板块2021年全年收入达1722亿元,同比增长34%,其中四季度收入480亿元人民币,首次超过网络游戏成为公司第一大收入来源。

这一大板块中,金融科技服务收入是大头,主要来自微信支付等,企业服务业务主要包括腾讯云,而腾讯云营收并没有得到单独披露。

在3月23日的财报会上,腾讯总裁刘炽平多次重点提到腾讯云业务,“腾讯的云业务仍在亏损”。

刘炽平坦言,过去几年,整个中国云计算行业都处在“不惜一切代价增长”的阶段,为了与更多企业客户建立联系,不惜牺牲利润。“在某些情况下,你必须在价格方面给予非常大的折扣;或者为客户开发非常定制的解决方案;或者部分收入来自硬件转售,使你的利润率非常低,有时甚至是负的。”

刘炽平称,云业务接下来要从不惜一切代价地增加收入,转向提高增长质量,从而提升利润率。

具体做法包括:推广更多标准化的自研产品,而不是为每个客户投一大堆资源为他们定制云业务。同时,除大客户之外,腰部客户、行业客户、区域客户也要覆盖。刘炽平认为,“增速可能会下降一些,但是它的亏损状况会有所改善。”

腾讯云业务覆盖多个垂直行业,包括智慧零售、政务、交通和出行、金融、医疗、工业和服务业,以及泛互联网、安全等。其中,作为腾讯云是一项重要板块,金融云在2021年的表现如何,未来的重点方向在何处令人关注。

近日,钛媒体采访了腾讯云副总裁郭仁声、腾讯云副总裁胡利明,以下是钛媒体APP与郭仁声、胡利明的采访记录,略经钛媒体编辑:

钛媒体:前两天在财报会上刘炽平总裁提到,过去几年中国云计算行业处在不惜一切代价增长的阶段,会牺牲利润。接下来腾讯云要不惜一切代价增加收入,转向高质量增长,在腾讯金融云方面具体表现怎么样?如何实现刚刚提到的这个目标?

郭仁声:金融云的业务增长主要着力点在三个“新”:金融新基建、数字新连接、场景新服务。这三个方向的提出,都应运于市场上客户在这几个方面都有非常大的转型升级需求。

第一,金融新基建方面,很多金融机构由于本身业务的快速增长、业务形态从网点到线上的变化,7×24小时都会有客户获取服务,其实整个交易量和服务时间长了很多。这对IT基础架构提出了不一样的需求。

此外,在设计新的基础架构的时候,越来越多金融机构会选择用国内的科技公司、互联网公司的基础技术产品和平台。他们基础软硬件的建设,从数据库,到大数据平台,AI、机器学习的平台,一系列的技术栈,可能都需要有一个重新建设的过程。这一部分带动了我们非常多的成长。

第二,数字“新连接”方面也是我们高成长的领域,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客户会依托于线上或者社交平台去拓展他们的客户服务和客户的精准营销、投资者教育、理财等等这方面一些业务的推动。企业微信与微信生态打通之后,成为了一个非常受欢迎的平台。非常多的金融机构已经在利用企业微信去提供他们的客户服务,延伸到客户的微信端。

去年,合作金融机构已经通过企业微信连接了1.5个亿的微信用户。

第三,场景新服务,我们越来越多地看到,金融机构在拓展业务的时候更希望构建一些平台化的体系,通过平台把他们上下游的金融供应链或者他们生态体系里面B端客户,甚至有一些个人的客户吸引其中,利用这个平台去创造更多生活服务的功能等等。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把很多金融服务嵌入到B端场景,比如说零售、出行等等这样一些消费者场景里面。

在这个过程中,腾讯提供了很多场景化服务的能力,包括人脸核身、在线SaaS化的视觉识别、单证判断。同时,在线上营销时,因应合规的要求,腾讯还会为金融客户去提供全程的互联网可回溯的录音录像全程的服务等等。这些功能也拉动了非常多的新收入、增长。

钛媒体:2021年腾讯云在金融领域的合作伙伴数量方面增长较快,可以举例说明一下金融云这一年重点发力的落脚点吗?

郭仁声:去年腾讯云跟合作伙伴,特别是在金融领域的一些头部合作伙伴业务的拓展进步比较大,与包括蓝天、神州数码,宇信等等一系列合作伙伴都展开了深度合作。

这些合作主要从两个维度展开合作:

第一是基于客户做整体数字化转型,一方面是基础架构的转型,从底层原来集中式的基础架构转向分布式或者是云架构。这一过程中,底层采用了腾讯云的一些私有云平台或分布式数据库、大数据平台等技术底座。

再之上则是依托于客户原来的业务系统,与神州信息等合作伙伴合作,把客户业务系统迁移到分布式和云化的环境上去,满足他们业务扩展、迎接新技术挑战。

第二,与合作伙伴的合作还主要基于连接方面的业务,依托于企业微信和微信生态的打通,包括音视频、中台能力,在去年建设了比较多的一些成功案例。基于这种线上连接的一些能力,帮助客户去用更灵活、更敏捷的方法去触达到他们的最终用户。通过与微信生态的打通,为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提供客户关系管理、财富管理服务等方面的连接服务,也包括银行通过虚拟营业厅建立连接能力。

钛媒体:最近有很多行业报告提出,混合云、多云策略是未来企业会选择方向,腾讯金融云如何看待这一市场趋势?

胡利明:首先,现在云已经被金融机构普遍的接受了,已经成为了主流的技术栈和服务的模式。

其次,不同规模、不同机构业务系统的应用场景,它对于云的使用模式肯定是不一样的。

比如说一些场景金融的案例,比如开放银行、券商行情、保险偏渠道类场景,不牵扯到核心交易和敏感数据的使用,很多是可以用公有云的。对于一些大型的机构,就比较倾向于建自己的私有云。

其他方面,比如一些中小型机构关键的系统,以及不好交易的业务系统,它有可能自己建私有云,也有可能在行业云上面去跑。

整体来看,未来会形成不同类型的云,形成一个混合云的组合来支持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因为不同类型的机构的合规要求存在一些差别,不同差别导致各家机构会采用各种类型,包括也有的金融机构会考虑多云策略。所以这一市场趋势对大家都是机会,最重要的还是扎实地把技术服务做好,从合规、稳定性、包括对客户业务的发展支持上,做得好,哪家的云机会就大。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