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银行业风险状况、延期偿还住房贷款、理财产品“破净”、商业银行网点收缩等近期热点话题,银保监会作出了回应。

4月15日,国新办就2022年一季度银行业保险业运行发展情况举行发布会。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了今年一季度银行业保险业运行情况,并回应了以上种种市场关切问题。

从运营数据来看,一季度,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3.7万亿元,不良贷款率1.79%,较年初略有下降。银行业金融机构拨备余额7.3万亿元,拨备覆盖率199.5%。

1-3月,境内各项贷款新增8.6万亿元,同比多增4455亿元。其中,制造业贷款同比大幅多增,新增1.8万亿元,为去年同期增量的1.7倍。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0.6万亿元,同比增长22.6%,比各项贷款平均增速高11.5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贷款余额超7万亿元。批发和零售业贷款新增1.2万亿元,同比多增1092亿元。

具体到目前受到疫情影响较大的长三角地区看,该地区并没有出现银行业务和信贷投放的收缩。

初步统计,1-3月份江浙沪各项贷款新增合计2.6万亿元,同比多增2600多亿元,同比增速为14.7%,比全国各项贷款平均增速高出3.7个百分点。总体来看,全国总体情况和长三角地区信贷投放都保持了量增速稳的总体态势。长三角地区不仅没有收缩,而且增速还高于全国。

银保监会相关负责人认为,银行业高风险机构风险得到了有序收敛,银行业保险业风险总体可控,将聚焦重点关注区域和重点关注机构,积极配合地方党委政府做好高风险金融机构的处置工作。

关于疫情影响:银行不得抽贷、断贷

当前我国新冠疫情多发,贷款延期政策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话题。

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银保监会统计信息与风险监测部负责人刘忠瑞表示,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之初,银保监会立即印发了《关于加强银行业保险业金融服务配合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明确对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人群,要在信贷政策上予以适当倾斜,灵活调整住房按揭、信用卡等个人信贷还款安排,合理延后还款期限。

随后,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五部委联合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灵活调整住房按揭还款安排,合理延后还款期限的政策措施。

刘忠瑞强调,疫情期间还款困难的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银保监会要求银行不得对受疫情影响暂时出现财务困难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抽贷、断贷,鼓励银行通过贷款展期,调整还款安排等方式给予支持。对于符合续贷条件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银行要积极给予续贷支持。

“2020年以来,银行机构通过延后还款期限,调整还款计划,以及对符合条件的客户不催收、不报征信、不纳入黑名单等措施,为受疫情影响客户纾困解难。”刘忠瑞介绍了两家银行的例子:建设银行累计为100万的客户延后按揭贷款还款期限,金额大约是4330亿元。农业银行办理按揭贷款延期140万笔,金额4658亿元。

针对当前疫情散发影响的情况,银保监会将进一步抓实抓细政策落实,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强化责任担当,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落实机制,丰富办理渠道,提高工作效率,加强与客户沟通,通过灵活调整按揭贷款还款安排、合理延后还款期限等方式缓解受疫情影响客户还款的压力,切实将政策落实好、落到位,充分发挥金融机构在抗击疫情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同时,银保监会提出要加大对受疫情影响行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银保监会政策研究局负责人叶燕斐介绍,近期银保监会出台了多项纾困政策。一是原有政策继续实施好,特别是要支持小微企业、制造业企业,落实“六稳”“六保”政策。二是对目前出现的一些新情况,特别是餐饮、旅游等行业,对这些出现特殊困难的行业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也出台了相关文件。三是要督促银行机构做好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到期的接续转换。对于具有还款意愿和吸纳就业能力存在临时性经营困难的小微企业要统筹考虑展期、重组等手段,按照市场化原则自主协商贷款还本付息方式,引导银行保险机构灵活配置金融资源。

最后,银保监会提出,对货运行业、货车司机面临的困难要加大支持力度。

关于银行理财“破净”:风险和波动是正常的

今年以来,国内股市、债市反复震荡。银行理财产品也出现了产品业绩波动甚至跌破净值的“破净”现象。

对此,银保监会政策研究局负责人叶燕斐表示,理财的改革让投资者知道理财的风险在什么地方,理财的净值化改革是我们一直推的一个方向,投资者投在明处,知道赚了多少,也知道赔了多少,这是一个大方向。

叶燕斐表示,既然是理财,当然就会有风险、有波动,这是很正常的。金融机构对投资者进行宣传,一定要树立起长期的投资理念。从长期来看,坚持长期投资理念,收益总体上来说要比其他收益高。对金融机构来说要把服务做到位,切实让投资者明白投资有风险,所以在这方面要做好一些主动宣传解释的工作。

“中国整体经济发展空间是非常大的,现在人均GDP12000多美元,发达国家人均达到4万左右,我们的经济总量、人均收入至少还要翻一番甚至翻两番,空间是非常大的。资产收益从长期看也是非常好的。坚定长期投资理念,一定会有应得的收获。”叶燕斐指出。

关于银行网点收缩:并不意味着我国银行业市场收缩

公开数据显示,在2021年商业银行机构退出列表中,合计有2805个银行网点终止营业。对此,有媒体问道,这是否意味着我国银行业市场在收缩?

“这是一个比较尖锐的问题。”王朝弟表示,这几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的实体网点确实出现了收缩,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象。但我个人认为这并不意味着我国银行业市场正在收缩,相反,在当前信息化、网络化水平高度发展的环境下,这是一个正常现象。

王朝弟解释称,商业银行网点减少有多方面的原因:

一是近几年来银保监会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银行保险机构不断增强改革发展的内生动力,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我国银行保险机构,特别是工、农、中、建、交五家大行的竞争力显著增强。“同时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经济金融都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银行业保险业大有所为,所以不用担心市场会收缩。”

二是现在一般老百姓在金融服务过程中,手机、网络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在全球是比较高的,甚至是最高的。特别是年轻同志,可能出门已经很少有带现金的习惯了。这是经济金融发展、信息化发展对金融行业带来的一种深刻变化。

三是银行出现网点人流量下降、客户消费习惯改变的现象,客观上要求我们重塑组织架构,创新体制机制,为老百姓提供更加便利的电子化、自动化服务。

王朝弟强调,大型银行包括所有的商业银行需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增强分支机构布局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持续完善网点布局,优化人员结构,加强金融服务空白和薄弱地区的支持。“在撤销部分网点的同时,从监管部门来讲,我们引领他们在一些地区新设一些网点,网点数量和员工队伍总体上来看还是保持了基本稳定的态势。”

“银保监会将继续引领银行保险机构确立差异化发展战略,进一步提高分支机构布局的科学性、合理性、有序性。”王朝弟表示。

(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蔡鹏程)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