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网络

8月16日午后,美团股价突然快速走低,跌幅一度扩大至10%,成交额快速放大。市场消息称,腾讯正计划出售美团的全部或大部分股权。对于上述传闻,腾讯回应称,不予置评。截至港股收盘,美团报收164.50港元,下跌9.07%,腾讯控股报收303.00港元,上涨0.87%。


(相关资料图)

事实上,这两年以来遭遇减持的互联网概念股不在少数。

据港交所披露资料显示,2022年7月8日、21日、22日和25日,沈南鹏连续出售美团股票,目前其持股比例已降至2.69%。据统计,继2021年套现美团超300亿港元后,今年红杉中国及沈南鹏共计已减持美团股票1.4亿股,套现金额达247亿港元。对此,红杉中国表示公司自2010年以来多次投资美团,股份减持系旗下基金正常退出。

另外,腾讯也在今年遭遇了减持。

2022年6月27日,腾讯控股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公司主要股东Prosus及Naspers(以下简称“南非报业集团”)宣布,将开启一项长期、开放式回购计划,回购资金将通过南非报业集团有序小幅出售腾讯公司股票获得。这不是南非报业集团首次减持腾讯,此前其分别在2018年和2021年进行过两次减持,并因此获得巨大回报。

同为互联网巨头的阿里巴巴也不能免于被减持的命运。

2022年8月10日,软银集团及阿里巴巴集团发布公告显示,软银董事会已批准提前结算至多2.42亿份阿里巴巴ADR的远期合约,预计交易总收益达4.6万亿日元(约345亿美元)。结算完成后,软银集团持有的阿里巴巴集团股份占比将从23.7%降至约14.6%。随着持股比例下降,软银集团或失去阿里董事席位,并妨碍软银在其财报中合并来自阿里的收入。

对于此次减持阿里巴巴,软银称是为了消除对软银未来现金流出的担忧,降低与预付远期合约相关的成本,并进一步加强其对严峻市场环境的防御能力。

不过市场认为,软银是在巨额亏损下通过出售阿里巴巴的远期合约来“回血”。自从阿里巴巴上市以后,每当软银集团面临危机,几乎都会选择出售阿里套现“回血”。2016年,为筹措资金收购ARM,软银首次减持阿里;2019年,软银再次出售阿里7300万股美国存托股票,套现金额超130亿美元,持股比例降至25.8%;2020年软银巨亏1.35万亿日元,当年3月底表示将从阿里套现140亿美元。而2022财年巨亏后,减持阿里补窟窿又成了孙正义的“救命稻草”。

在2021年,拼多多、京东也陆续被机构大股东减持。

拼多多曾经是高瓴资本第一大重仓股。在2020年四季度末,高瓴资本持有拼多多1023万股,持股市值超过18亿美元。到了2021年二季度,高瓴资本减仓 332万股拼多多ADR,持股市值不到8.8亿美元人民币。在 2021年三季度又大幅减持了拼多多 409.4万股,按照拼多多当时的收市价,大约套现了 22.22 亿元人民币。四季度末仓位减至仅21.3万股。

京东则是先后被腾讯和刘强东减持。2021年12月23日,京东集团公告,腾讯对京东持股比例将由17%降至2.3%,腾讯总裁刘炽平辞任京东董事。腾讯公告称,计划将所持有的京东集团约4.6亿股A类普通股,作为中期股息派发给腾讯股东,以更好实现股东投资回报。腾讯大股东南非报业集团收到派发的京东股份后,于2022年6月24日出售了1.318亿多股京东股份,约占京东股本的4%,所得约36.7亿美元。

2022年6月17日,刘强东减持了京东价值约2.79亿美元股票,约合人民币18.71亿元。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