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雷锋精神绽放在城市每个角落

——探访滦州市便民“110”身边“帮帮团”志愿服务项目


【资料图】

“屈大哥,这是您需要的菜,有啥事儿再联系我。”5月8日7时许,滦州市63岁的便民“110”身边“帮帮团”志愿者王专将新鲜蔬菜送到该市汽车一队北楼小区居民屈运江家时贴心地说。

“我年纪大了腿脚不太好,又是独居,下楼干啥都不方便。现在,有王老弟结对帮扶我,生活方便多了,心里感觉特别温暖。”86岁的屈运江感激地说。

凡人微光,星火成炬。2020年,滦州市以建设“群众身边不走的志愿服务队”为主体,整合各类资源,创新服务方法,打造便民“110”身边“帮帮团”志愿服务项目(以下简称“帮帮团”),开展政策解读、便民服务、助老助残、文明城市创建等志愿服务活动,让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让雷锋精神传递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我们一方面通过热线电话和线上小程序等服务平台,及时了解群众需求。另一方面,组织机关干部、党员团员以及社会爱心人士,通过入村入户、结对包联等形式,主动为群众提供服务和帮助,解决志愿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让学雷锋志愿服务充满活力。”滦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佘聪姗说。

“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近日,在滦州市胜利道社区综合服务站未成年人活动室内,20多名孩子正跟着志愿者老师刘丽伟诵读传统经典。

学生放学时间早、课后无人看管……自从孩子上了小学,这些问题成了胜利道社区居民石建虎的困扰,“我和爱人都是17时30分下班,孩子却在16时40分放学,每到这个时候,不是麻烦亲戚朋友接管,就是把孩子送到‘小课桌’。”

这个问题,难倒的不止石建虎一个家庭。“学雷锋志愿服务就是要精准对接群众需求。依托‘帮帮团’资源优势,我们10余名老师成立了胜利道社区教师志愿者队伍,打造了‘4点半’课堂。”刘丽伟说,在社区的帮助下,课堂不仅有志愿管理员陪伴孩子学习,同时还有志愿者老师为学生耐心辅导作业,并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孩子们开展有意义的志愿活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实现自我价值。

目前,胜利道社区“4点半”课堂拥有语、数、英、体等7门学科老师,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加入其中。“自从孩子参加社区课堂,学习成绩提高了,性格也变得开朗了。现在只要有时间,我也会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为孩子们的成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对于这项志愿服务的开展,石建虎拍手称赞。

在滦州,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帮帮团”依托社区力量不断擦亮服务品牌:滦河街道自强里社区开创“民情直通站”,通过提供精准志愿服务,真正为群众提供便利、解决问题;晨光南里社区推行“网格+志愿服务”“社工+志愿者”治理模式,全力构建“志网共建”的社会治理新体系;团结里社区组建“金色志愿联盟”志愿服务队,为特殊群体定期开展上门帮扶服务;晨光里社区“妇女之家”阵地,为妇女提供心理法律咨询以及职业培训……“帮帮团”已成为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的有效抓手,使“学习雷锋好榜样”成为滦州市的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截至目前,“帮帮团”已有志愿服务队伍605支,注册志愿者近11万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千余场次。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帮帮团”的身影。“最近天气渐热,大家一定要注意奶牛状态,避免出现腹泻情况……”5月8日,滦州市小马庄镇“帮帮团”青年志愿者李杨正进行直播,通过讲解奶牛相关知识,吸引更多网友关注当地牛奶、葡萄等产品,帮助村民拓宽增收渠道。

不断创新志愿服务方式,“帮帮团”组织志愿者开展便民公益直播活动,及时传递党的声音,开展政策宣讲、信息解读和文明倡导行动,并启动网络直播助农、便民志愿服务等活动,累计互动群众近280万人次,解答群众各类问题1900余条次,开展各类便民志愿服务120余次。

“近两年,我们依托滦品直通公‘e’线——爱心助农直播带货平台,对全市优质、特色农产品进行挖掘和推广,共对23种农产品进行了带货直播,广大农户直接增收11万余元。”佘聪姗说,“帮帮团”还开展了技能培训网络大课堂,定期聘请传统工艺名家、书法家等,开设手工编织、皮影艺术、书法等课程,让群众感受中国传统文化艺术魅力。

理论宣讲送到千家万户,志愿服务活跃大街小巷,文明新风吹遍居民社区……如今,滦州市“帮帮团”正以学习、传承、践行雷锋精神为载体,构建起群众共性与个性需求统筹、线上和线下服务相结合、城乡力量联动的志愿服务体系,以点滴善举为群众送温暖、解难题,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河北日报记者 师 源)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