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院大力量之企业代表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020年年底,从化荔枝科技小院作为广东首批“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获得授牌,小院的载体是从化荔枝文化博览园(以下简称“荔博园”)。欧阳建忠是牵头建设荔博园的广州从化华隆果菜保鲜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隆公司”)董事长,科技小院专业研究生的第二导师。
作为土生土长的从化人,欧阳建忠打小在荔枝树下长大,从华南农业大学毕业后,与荔枝产业研究打了半辈子交道。1998年华隆公司成立后,他就跟着母校的专家们研究荔枝保鲜技术,进而延伸至全产业链的技术攻关。
在科技小院里,欧阳建忠既是研究生们的导师,也是他们的“大师兄”。如何依托科技小院赋能企业发展,形成产学研一体化,近日,欧阳建忠接受了南都记者专访。
广州从化华隆果菜保鲜有限公司董事长欧阳建忠。南都记者 冯宙锋 摄
欧阳建忠
广州从化华隆果菜保鲜有限公司董事长,现任十三届广东省政协委员、广东荔枝产业联盟副理事长、广州水果协会会长、广州从化荔枝产业研究院院长,获聘教育部南方园艺产品保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荔枝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团队成员。
新兴农业技术落地得依靠农学生
南都:您学生时代开展研究与现在有何不同?
欧阳建忠:我是1987年进入华南农业大学,读农产品贮藏和加工专业。那时学习环境比较艰苦,基础条件落后,技术发展也比不上现在,但大家对研究工作都很积极,参与度比较高。
以前学农,人家会感觉很“土”。现在学农会接触到很多新科技、新技术,发展理念截然不同。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运用先进技术解决生产成本和生产效率问题,把新的技术落到实处,需要依靠爱农懂农兴农的专业人才。
南都:您担任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校外导师多年,现在的农学生有何特点?
欧阳建忠:现在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有很多创新的想法。从企业角度来看,需要不断接近他们的思维,才能把年轻人才的发展与企业的需求融合,做到共同发展。
南都:但为何说“学农不择农”是涉农高校人才培养的难点痛点?
欧阳建忠:一方面不少在校生对现代农业发展还不够了解,认为农业仍是比较传统的生产模式,导致毕业后不太愿意从事农业生产;另一方面,他们对行业的发展方向与目标不够清楚。“大农业”的范畴很广,通过科技小院提前“导入”,学生能更早、更深入地了解产业发展与应用。
科技小院提供平台与技术支持
南都:位于荔博园的从化荔枝科技小院是广东首批科技小院、广州现有四家科技小院之一。在科技小院建设过程中,华隆公司如何发挥企业的共建优势?
欧阳建忠:科技小院的发展目标可以总结为人才培养、技术攻关、成果落地与推广应用。2020年12月,从化荔枝科技小院作为广东首批“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获得授牌,由华南农业大学与华隆公司联合共建,不仅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还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撑。
首先是研究生联合培养。每个科技小院每年有2个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指标,由华南农业大学按正常招考形式招生后,学校专家作第一导师,企业技术人员作第二导师。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院长胡桂兵教授担任首席科学家,领衔荔枝科技小院,学生先在校学习一年,第二年在科技小院学习,第三年可继续留在科技小院做毕业设计。
其次是技术攻关与成果落地及推广。科技小院作为一个科研载体,结合产业发展需要开展基础研究技术攻关和成果落地。荔博园作为华隆公司的产业园区,有1000多亩荔枝果园提供“试验田”,落地了荔枝产业研究院,组建了涵盖科研院所专家团队、基层农技员和种植能手的“大专家+土专家”技术服务团队,近两年我们在园区建起了实验室,让学生直接在园区里开展实验和课题研究,不必学校、产业园两头跑。
我们与华南农业大学还建有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每年有5个培养指标,加起来等于每年有7个联合培养指标,保证了人才的培养储备。
从化荔枝文化博览园。受访者供图
荔枝产业研究院实验中心。受访者供图
围绕全产业链解决应用型难题
南都:一直以来,您十分重视企业的科技研发。科技小院是如何进一步支撑企业科研发展?
欧阳建忠:华隆公司成立于1998年,从那时起,我就跟着华南农业大学的专家们研究荔枝保鲜技术,并一直专注荔枝等果树冷鲜供应链的研发至今。如今,华隆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省级荔枝全产业链工程研究中心……目前,科研经费年投入约1100万元,占7%左右。
在整个科研过程中,荔枝科技小院会围绕荔枝全产业链各环节的关键技术开展科研攻关,解决实际问题。比如提升荔枝种植智能化水平、延长荔枝保鲜期、提高产品加工能力。
科技小院的科研团队力量会更庞大,集中了整个产业链上不同专家团队的技术优势,如品种选育、高效种植、绿色生产、人工智能、保鲜加工等。这样的技术集成能建立更有效的技术体系,避免单一环节出问题而导致结果远不如预期,这对于农业科技创新十分有用。
南都:科技小院推动华隆公司攻关了荔枝产业发展的哪些问题?
欧阳建忠:一是品种选育。我们在晚熟或特晚熟优质品种攻关上取得了很大进步,储备了不少荔枝新品种,这对产业的创新发展很关键。
二是生产管理过程的智慧化、数字化应用。去年,我们申报的《从化区5G+AI智慧荔枝果园建设案例》被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推介为2022年全国智慧农业建设优秀案例,证明我们实实在在做出了成效。这需要多个科研团队合作,才能转化成落地技术。
三是长期受困扰的荔枝保鲜问题。我们通过与研究生团队开展技术攻关,利用数据化支撑保鲜技术升级,形成了新的冷冻锁鲜技术,能够将荔枝保鲜期从40多天延长至一年左右,对于产业发展帮助非常大。
将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放到田野里
南都:科技小院是否能为企业留下这些科研人才?企业又会如何留下他们?
欧阳建忠:我认为,科技小院模式让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更加系统化,培养内容和目标明确,加上政府部门的支持,更有利于培养产业应用型的专业人才。
我们会制定年度规章计划来有效推进各项科研工作,平时不定期召开课题小结、沟通例会来增进交流,企业和学生相互了解更多,也有更多双向选择的机会。
企业需要年轻的科研人才,通过社会招聘、学校招聘有时很难落地,不容易招到稳定的专业人才。联合培养就是希望能让学生提前了解行业、了解企业,企业在培养过程中会结合企业所需和学生优势来调整方向和目标,充分激发他们的科研积极性,能够与企业共同发展,最终选择留在企业。
目前,在我们科技小院学习的研究生,已经有人选择留下来,继续攻克产业发展难题。
南都:未来会有更多优秀学生进入科技小院学习,您有什么期待?
欧阳建忠:我希望科技小院能带动更多学生,将实用的科学技术渗透到乡村基层,把人才培养落到田间地头,让科学研究做在大地上,围绕发展目标形成对产业发展有用的科研成果,并通过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发展,提升从业者的收入,特别是提升广大农民的收入,那样科技小院的作用就发挥出来了。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总策划:戎明昌 刘江涛
执行策划:王卫国 裘萍
统筹:李颖 陈杰生
执行统筹:莫郅骅 黄琼红
采写:南都记者 莫郅骅 陈卓睿 实习生 董美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