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我是城乡经济网小晟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世界上已经发现最小的恐龙,已知最小的恐龙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古生物学家曾以为,一块被琥珀包裹的化石属于一只蜂鸟大小的恐龙。现在,它被重新归类为一种大眼睛的蜥蜴。
(相关资料图)
大约9900万年前,在今天的缅甸,树脂渗了出来,成了眼齿鸟的华丽坟墓。这种神秘动物如今被归为一种蜥蜴。绘制:STEPHANIE ABRAMOWICZ
撰文:MICHAEL GRESHKO
之前,考古学家把一块保存在琥珀中的化石描述为眼齿鸟(Oculudentavis),认为这个生活在9900万年前的生物是一种蜂鸟大小的恐龙,不过它们更有可能是一种奇怪的蜥蜴。
今年3月,第一块已知封存于琥珀中的眼齿鸟头骨轰动全球,登上了科学期刊《自然》的封面;包括《国家地理》在内,多方媒体报道了此事。当时,科学家把这个14毫米长的头骨解释为有着蜥蜴般眼睛的早期眼齿鸟遗骸。这种史前鸟类被认为是恐龙谱系的一部分,这块化石因此被当作迄今为止最小的恐龙化石。
然而,最初的化石只是一个头骨,身体的其他部分未知。现在,一组古生物学家确认了第二份眼齿鸟化石,其中包含头骨和身体的其他部分。这块化石证实,这种生物实际上是一种蜥蜴,而且是一种非常奇怪的蜥蜴。
“这个家伙看上去很诡异,眼睛大大的,鼻子有点尖,第一眼看上去完全不像蜥蜴,”研究合著者、伦敦大学学院的古生物学家Susan Evans说:“它很古怪,但是只蜥蜴。”
这是一块经过切割、抛光的琥珀,里面是眼齿鸟已知的第二份样本。而且,这也是第一份既有头部,也有部分身体的眼齿鸟化石。摄影:ADOLF PERETTI, PMF
“恐龙”一词来源于希腊语,意思是“恐怖的蜥蜴”,但大约2.7亿年前,蜥蜴和恐龙就踏上了不同的进化之路。眼齿鸟的大眼睛和下颌解剖学特征表明,它在白天很活跃,会捕捉小昆虫等猎物,动作迅速,但咬合力不强。这些类似鸟的特征也表明,蜥蜴和同时代的鸟面对着相似的进化压力:两者可能都喜欢吃虫子,或者都栖息在树上。随着不断进化,眼齿鸟和鸟类远亲身形渐渐相似,这个过程就像海洋哺乳动物进化出了像鱼一样的流线型身体。
“眼齿鸟的头骨与任何已知的蜥蜴截然不同,这是趋同进化的惊人例证,”研究人员在描述新化石的预印本中写道。
重述古代生物
和最初的那块眼齿鸟化石一样,这个新标本也来自缅甸北部克钦邦的琥珀矿。两块化石放在一起,看上去不太像:之前的标本,鼻子更尖,而新的标本中间似乎有点突起。在一些古生物学家眼中,这种差异足以说明它们不是同一个物种。“我们还不太清楚精确度,”南佛罗里达大学的古生物学家Ryan Carney说。他没有参与这两次研究。
然而,新研究的著者说,从骨头判断,这两份化石在解剖学上非常相似,可以判断它们属于同一个物种:宽娅眼齿鸟。标本之间的差异可能来自化石随时间推移产生的变形,或者性别差异。
从颌骨的形状到头骨后面开口的排列,新的眼齿鸟化石具有很多明确属于蜥蜴的特征。虽然头骨看起来像鸟,但眼齿鸟缺少恐龙的标志性特征,比如兽脚亚目恐龙眼窝前面的两个洞,这种恐龙后来进化成了鸟类。而且,不同于恐龙层层嵌套的牙齿,新头骨化石上的牙齿与颌骨内边缘融合,像蜥蜴的牙齿一样。新化石还保留了鳞片,以及类似蜥蜴的肩部。
对眼齿鸟新化石的描述已经提交给了科学杂志《eLife》,但尚未经过同行评审正式发表。研究人员表示,他们提前公布这些发现,是为了回应关于第二份标本的传言。Evans说:“我们认为,现在到了必须(发布预印本)结束猜测的地步。”
研究人员用粒子加速器产生的高能X射线,扫描了眼齿鸟新化石,观察像人体红细胞那么小的细节。供图:EDWARD L. STANLEY
这不是第一份指出眼齿鸟是蜥蜴的预印本。根据前一个头骨与众不同的解剖结构,6月初,中国古生物学家组成的外部团队发表了自己的怀疑,他们认为眼齿鸟不是恐龙。现在,有了第二份化石,最初描述眼齿鸟的科学家也同意,它不是恐龙。
最初研究的合著者、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古生物学家邹晶梅说:“我认为(新论文的研究人员)是对的,它是一种蜥蜴。这份标本明确表明,眼齿鸟不是一种鸟。”
7月22日,《自然》杂志撤回了之前关于眼齿鸟的论文,“防止把错误的信息留在文献中”。
“我很震惊……这是一件大事,”爬行动物专家、德国康斯坦茨大学的博士后研究员Mark Scherz说:“另一方面,这是他们应该做的。”
在古生物学界,错误辨识并不少见。化石记录很难解释,尤其是标本不完整的时候。但完全撤回也很罕见,最近的案例都涉及到伪造化石。
在邹晶梅看来,眼齿鸟是一种警示。“甚至在论文里,我们都提到,它有蜥蜴一样的眼睛。所以我们之前都意识到了这一点,但我们的视野太狭窄。事后回想,一切更清晰了。”
有争议的化石
眼齿鸟引起了全球关注,也突显了研究缅甸琥珀的伦理问题。矿区所在地一直饱受战火之苦,缅甸军方与为了争取克钦邦独立的反政府武装频频发生冲突。根据克钦发展网络组织的说法,2018年,为了争夺琥珀矿,上千名克钦原住民流离失所。2019年,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的一份报告称,当地的冲突部分源于对黄金、玉石和琥珀等自然资源的抢夺。
在那之前,“(古生物学界)大多数人都没有意识到,琥珀如何流入市场,以及问题有多严重。”
今年4月,古脊椎动物学会向各科学杂志发了一封信,呼吁暂停发表关于2017年6月后购买的缅甸琥珀化石的描述,以避开一切与2018年冲突有关的化石。最初的眼齿鸟头骨购于2016年。
新眼齿鸟化石的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努力寻找符合道德伦理的标本。2017年底,这份标本首次亮相,宝石学家、琥珀收藏家、新研究的合著者Adolf Peretti在人道主义访问克钦邦时,看到了这份化石。在给《国家地理》的邮件中,Peretti说,与当地教会有联系的缅甸宝石学家后来发现了这份化石。2018年,Peretti寄售了化石,次年买了下来。
Peretti专门负责鉴定彩色宝石,他希望把这个程序也用到缅甸琥珀上。在研究中,Peretti宣称,“出售这块琥珀标本所得的资金没有用于支持克钦邦的冲突。”他还补充说,这些钱都交给了缅甸的慈善机构。
预印本中提到,这块化石被合法出口到瑞士,现在由Peretti最近成立的佩雷蒂博物馆基金会监管。根据瑞士的法律,基金会的所有化石,包括新的眼齿鸟化石,都必须无限期保存,以供科学研究。Peretti说,研究人员可以在基金会的瑞士总部观察研究这些化石。
萨姆休斯顿州立大学的古生物学家、新研究的合著者Juan Daza认为,这项研究提供了一个思路:如何在错综复杂的地区冲突中,以道德的方式获得缅甸琥珀。“我们在尝试正确处理这些事情,”他说。
本文就为大家讲解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