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崔鹏志


(相关资料图)

又有券商研报业务“出岔子”。

5月23日下午,太平洋(601099.SH)发布公告披露,云南证监局称,太平洋证券研究报告业务存在多处违规,包括“未取得分析师资格”的人员发布研报等行为,责令其进行整改、问责工作,并在6月30日前提交书面整改报告。

5月初,监管部门曾向各券商下发2022年度《证券研究报告业务“双随机”现场检查情况的通报》。近日,安徽证监局向券商分析师开出首张研报“罚单”。监管部门频繁关注券商研究报告业务透露哪些信号?

基金分仓排名逐年下滑

具体到违规内容,云南证监局共指出太平洋证券五处违规:

“一是5人未取得分析师资格,但以分析师名义对外发布研究报告,其中4人在中国证券业协会均注册为‘一般证券业务’;1人既未注册为‘证券分析师’,也未注册为‘一般证券业务’。二是合规审核于2021年11月8日已关注到某员工的证券分析师资格问题,但迟至2022年4月8日,该问题仍未解决。三是抽查的个别研究报告未记载分析师证书编码,个别研究报告数据计算有误。四是公司《研究院撰写及发布证券研究报告管理办法》第64条将‘公司评级’根据‘个股相对大盘涨幅’情况分为5级,抽查的2篇研究报告也均在报告的尾部引用该评级,但‘大盘涨幅’并未明确指明为何种指数。五是抽查的某研究报告由撰写人提交后,组长于当日同一时间通过审核。”

太平洋证券研究所为何陷入“无分析师资格”员工发研报的窘境?

公开资料显示,太平洋研究院于2017年向卖方研究转型,组建起20多个行业团队,并组建北京、上海、广深三地销售团队。2018年,太平洋研究院佣金收入达8000多万,成为当年行业内券商研究所营收增幅第二。

2022年6月,太平洋证券研究所“元老”院长黄付生跳槽中邮证券。彼时媒体报道称,太平洋证券研究院人员近年“净流出”明显,年内多名分析师跳槽。随着各家券商加大卖方研究投入力度,颇有成绩的中小券商太平洋证券人才流失严重。

据Choice数据,2020~2022的3年内,太平洋证券分仓佣金分别在行业中位列第29、34、43名,排名不断下滑。中国证券业协会数据显示,太平洋证券当前“证券投资咨询(分析师)”从业人员仅有37人,而2020、2021年底分别为61人、52人。

“我们会积极整改。”5月23日下午,太平洋证券事务部工作人员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公司已在公告中表明态度,将严格按照证监局的要求进行整改和问责”。这位工作人员表示,公告外相关采访需要发送正式采访函,记者随即向太平洋董秘邮箱发送采访函,截至发稿暂未收到回应。

卖方研究或遇“拐点”

时代周报记者关注到,这并非年内首次券商因研究报告业务被点名。

5月18日,安徽证监局披露,由于券商分析师陈晓署名发布的研报存在“可比公司选择依据不充分、盈利预测论证不充分、文字图表不一致、数据来源不明”等情形,对其出具警示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上述监管处罚也是“双随机”检查后首张研报“罚单”。5月,监管部门向各券商下发2022年度《证券研究报告业务“双随机”现场检查情况的通报》,覆盖45家券商和300篇研报,指出部分券商存在内控制度建设不完善、执行不到位、身份核实机制不完整等问题,并表示后续将对相关违规机构、从业人员从严问责。

“卖方研究行业乱象不少,监管加大关注力度是大势所趋。”原投行从业者、《投行职业进阶指南》作者王大力告诉时代周报记者,部分研究所存在“实习生代写,分析师挂名”的现象,审核也不严格。

他表示,在行业乱象之外,也应该看到卖方研究行业太“卷”的现状,例如在研报发布上,也有研究所不得不通过频繁发布研报来凸显“声音”。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财联社报道,多家机构回应公募基金下调交易佣金已在预期之中,或将由万八下降至万四、万三,业内普遍担忧将会对券商研究所收入产生重大影响。

一面是监管趋严,一面是盈利缩窄,券商卖方研究何去何从?或许,行业又将面临一轮“洗牌”。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