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业是促消费、惠民生、稳就业的重点领域。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餐饮业加快恢复向好、持续激发活力,为恢复和扩大消费提供了有力支撑。这一消息引发了网友的热议,有人欢呼,有人担忧,有人无奈。究竟餐饮业复苏意味着什么?背后有哪些逻辑和深层次的内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资料图】

餐饮业复苏是经济恢复的一个重要标志

餐饮业是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反映居民生活水平和消费信心的重要指标。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5月份,全国餐饮收入4070亿元,同比上升35.1%;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1084亿元,同比上升31.4%。1月份至5月份,全国餐饮收入、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增速较去年同期上升31.1个、34.5个百分点,餐饮收入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6%。这些数据表明,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居民出行和聚会需求逐步恢复,餐饮市场需求旺盛,消费者信心提升。

专家表示,餐饮业收入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连续10年超过10%,表明餐饮市场依然保持长期向好的基本面。随着扩大消费政策推动、旅游市场持续复苏,餐饮市场将不断回暖。从全球范围看,中国是最早控制住疫情、实现经济恢复的国家之一,也是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2022年第一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18.3%,创下历史新高。其中,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1.7%,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可以说,餐饮业复苏是经济恢复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中国经济强大韧性和潜力的体现。

餐饮业复苏也面临着食品安全和浪费的问题

虽然餐饮业复苏势头强劲,但也不可忽视其中存在的食品安全和浪费的问题。据媒体报道,在今年“五一”假期武汉仅小龙虾就卖出300多吨。小龙虾作为夏季餐饮的热门菜品,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但也存在着食品安全隐患。小龙虾的养殖、运输、加工、储存等环节都可能导致小龙虾的污染和变质,如果消费者不注意挑选和清洗,或者餐饮商家不严格遵守食品安全规范,就可能引发食物中毒等风险。因此,消费者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自己的健康,选择正规的餐饮场所和品牌,避免吃生或不熟的小龙虾。

另外,餐饮业复苏也可能带来餐饮浪费的问题。据统计,我国每年因为餐饮浪费造成的粮食损失约为3500万吨,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一年的口粮。餐饮浪费不仅是对粮食资源的浪费,也是对社会公平和道德的伤害。在我国仍有数千万人口处于贫困线以下的情况下,餐饮浪费是一种极不合理的现象。因此,消费者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要注意节约粮食,合理点菜,光盘行动。同时,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也要加强监管和引导,推动餐饮企业实施“N-1”点菜制度、提供半份菜品、设置打包服务等措施,持续制止餐饮浪费。

餐饮业复苏还需要提升性价比和数字化能力

餐饮业复苏还需要提升性价比和数字化能力,以适应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和变化化环境。据调查显示,我国60%的消费发生在夜间,夜经济已成为餐饮消费的“黄金时段”。同时,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习惯于线上搜索、打卡餐厅、点外卖等方式进行消费。

这些都对餐饮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一方面,餐饮企业要转变经营思路,抓准消费定位,研究消费新模式,提高性价比。比如,开发更多符合消费者口味和健康需求的新菜品、新服务;提供更多优惠券、打折活动、会员制度等吸引消费者;加强品牌建设和宣传推广等。

另一方面,餐饮企业要加速数字化转型,不断提高数字化运营能力。比如,利用扫码点餐、自助结账等方式提升消费者的消费体验和效率;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分析消费者的喜好和行为,进行精准营销和个性化推荐;利用直播电商、即时零售等新业态新模式拓展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等。

推荐内容